“学习疲劳期”的心理调适
学期过半,有的同学会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精力不是很足了,失去了刚开学时的那股“冲劲儿”,
上课时注意力分散,不能专注于学习任务,并且发现自己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都有所降低,记忆力也在下降,成绩也走起了下坡路,总是静不下心来,对学习感到有心无力。
同学们为此感到焦虑、迷茫,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其实这是“学习疲劳期”到了。
解读“学习疲劳期”
由于长时间进行学习,同学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产生了倦怠感,致使学习效率下降,对学习的热情逐渐消失,甚至出现了抵触心态。在中小学中,它是一个普遍现象,常出现在学期过半之时,我们称之为“学习疲劳期”。
正处于学习疲劳期的同学可以思考一下,你的学习动力是不是经历了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你本身是想学习的,一开始也学得挺好的,这个时候你是以兴趣为驱动,学习热情很高,但随之就会出现一个疲劳期,因学习兴趣逐渐降低而变得不想学、学不动了。
兴趣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驱动力,它为什么会降低呢?
● 学习压力大
你可能对于自己的期望值过高,目标脱离了实际,不容易达到,给自己的压力比较大。再加上学习任务较难、课业压力和学习竞争等问题,你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产生过度焦虑。
● 学习方法不当
过度依赖死记硬背,或是时间安排不合理,经常熬夜学习,不懂得劳逸结合,抑或是平时不抓紧时间,考试前才疯狂复习,等等。这些都不是好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让你看似很努力,实则努力不到位,结果便是成绩不见起色,自信心受到打击,体会不到成就感,慢慢地学习动力就消失了。
● 自我效能感低
自我效能感低的同学更容易不断降低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倦怠。这是因为你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担心失败,你会更多地想象到过去学习时的失败场景,并把潜在的困难想象得很难克服,继而陷入焦虑的状态,导致对学习失去主动性,甚至抵触学习。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