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工作是一个需要与他人不断交流的工作,然而很多新手社会工作者在刚刚踏入这个领域时,都可能会遇到职场焦虑,例如开个案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开口和服务对象建立初步关系;开小组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活跃小组气氛;开活动的时候看到一双双眼睛注视着自己就感到害怕。本文就对新手社会工作者可能产生职场焦虑的成因及解决办法展开探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中的“职场焦虑”指的是社会工作者在初期可能遇到的职业性紧张和不安感,并不等同于临床上的焦虑障碍。若这种紧张感达到影响日常功能的程度,或伴有严重的焦虑和回避行为,建议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进行诊断和治疗。
新手社会工作者产生“职场焦虑”有哪些原因?
● 复杂的人际互动场景导致“职场焦虑”
社会工作涉及与各种不同背景、年龄和性格的人群进行沟通,提供服务。还需要从兜底服务角度出发考虑残障人士、困境儿童、孤寡长者、低保群体等困境群体的不同类型需求。对于初出茅庐的新手来说,在初次面对如此多样化和复杂的人际互动场景的时候,容易感到压力和不安。这会让他们在初次开展服务、接触服务对象的时候不知从何下手,也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技巧来应对这些未知的交流情境,从而产生焦虑心理。
● 缺乏实务经验导致“职场焦虑”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服务,在熟悉服务之前,社会工作者需要有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渡期,需要在不断服务中去丰富自己的实务经验。然而,新手社会工作者因为刚刚入行,在没有前期实务经验基础的情况下,其对自身专业能力的不自信也是产生职场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说,新手社工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应用和理论的实践,从而会担心在与服务对象交流或解决问题时表现不佳,无法满足对方的期望,或者被服务对象质疑,这种自我怀疑会加剧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 担心无法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期待导致“职场焦虑”
因为社工服务具有服务内容多样性和服务人群多样性的特点,社会工作者往往不能提前预判服务对象的表现和反馈,并且有的服务对象会对社会工作者提出不合理的期盼和要求,对社工工作的期望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