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剧团的一对革命姐妹花
发表于 2024年11月
抗战时期的太行山剧团演出结束后合影留念

在艰苦、残酷的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支活跃在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文艺劲旅——太行山剧团,它承担着宣传抗日救国、鼓舞军民斗志等任务。那个时期,太行山剧团这个名字,是誉满太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在太行山剧团里,有一对一起参加革命并在太行山剧团里首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姐妹花:章文儒和章杰儒。从姓名上看,她们似乎是同胞姐妹,实则却是非血亲关系,她们各自的身世,外人并不清楚。本文所要讲述的就是这对革命姐妹花的故事。

章文儒的原生家庭

章文儒原生家庭姓吴,原名吴凤行, 1941年去延安后更名为章文如。吴凤行于1908年9月5日出生在河北省新城县(现为河北省高碑店市新城镇)的清末官宦家庭,其父吴德镇是清朝光绪甲辰进士、翰林,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入直隶师范学堂及日本政法大学学习,历任国史馆协修、实录馆纂修、直隶咨议局议员,民国后曾到多省任职。1922年,吴德镇因长子夭亡,自身多病,致仕居家。

吴凤行幼时随父宦游各地,五六岁时先由母亲教读书、识字,后请老夫子教“四书五经”。1922至1924年,在天津插班考入私立达仁女子小学。校长马千里,教员有邓颖超、王卓儒、李峙山等,特别是邓颖超担任她们班两门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们讲授革命道理,使她们懂得男女要平权、封建礼教害人必须打破等。1923年,在邓颖超的带领下,她参加了纪念五四运动的游行和取消卖国“二十一条”的示威大游行。1924年,邓颖超还带着她参加了列宁逝世的秘密追悼会,向她介绍了列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使她知晓了“劳工神圣”“共产主义”等许多新名词。这一切都开阔了吴凤行的眼界,启发了她的心灵。也是从那时候起,她知道了“共产党是同情被压迫人群的”。虽然,吴凤行在达仁女校的经历较短,只有两年的时间,但对她之后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却是很大的。在达仁女校的日子,是吴凤行最珍惜和眷恋的一段时光。

太行山剧团部分领导同志合影
剧团的同志们克服困难自制乐器

小学毕业后,吴凤行考上了天津师范学校。但因家里不支持她继续升学,再加上包办婚约的夫家更是坚决反对,不得已她只得服从。在家闲居两年后奉命成婚,夫家是一个更加封建的官僚家庭。吴凤行在这个家庭中受尽屈辱和压迫,曾两度自杀未遂。后来,在同学的启发下,吴凤行毅然奋起抗争。经过三年的斗争,终于离婚。离婚后,因找不到工作,只能回到原生家庭。而那时,母亲早已去世,父亲娶了继母,是一个官僚、军阀家庭的小姐,性情暴戾、穷奢极欲,家产已多半被她挥霍。1930年父亲去世,继母多病,性情更加乖张,庶母(父亲的姨太太)留下一女二男后也病亡了,继母对吴凤行及弟妹更加虐待;加上亲友、邻里均认为她离婚的行为是离经叛道,便对她恶语相加或白眼相对,使其生活环境更加不堪。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吴凤行对当时的社会既愤慨又无奈,觉得前途一片漆黑,以致悲观厌世。1935年冬,她再次吞食鸦片自杀,但又一次被“老天爷”拒收。

本文刊登于《文史月刊》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