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瑰宝小米醋
作者 张志善
发表于 2024年11月

在华夏大地的千年文化底蕴中,流淌着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它跨越时空,历经风雨,却依旧鲜活如初,这便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然而,非遗却承载着世代匠人的智慧与情感,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民间扎根生长。它们与现代生活相互融合,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中,山西绛县清端小米醋酿制技艺便以其独特的工艺而名噪八方。

最早接触小米醋是小时候,那时母亲在一陶瓷醋篅放入小米,几经浸泡、搅拌,约大半年时间,醋就成了。打开盖子,醋的香味宛如一种悠扬的旋律,轻盈地飘荡在空气中,使人心旷神怡。舀入碗中,轻轻咂一口,只觉酸中带甘,甘中含香,味道独特而迷人,令人沉醉其中。后来市场放开,我就常在超市买现成的老陈醋和白醋,很少再见到米醋。近日,我从绛县文化馆得知,绛县周家庄村有一村民传承了小米醋酿制技艺,像模像样,十分成功。

绛县周家庄村历史积淀厚重。“周家庄遗址”是一处以龙山时代遗存为主,兼有仰韶、庙底沟二期、二里头、二里岗、东周等时期遗存的大型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曾多次前去采风。如今,在这古遗址上又出现了这样一位非遗文化传承者,无疑激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专程到周家庄对小米醋酿制技艺传承人周俊田进行了采访。

周俊田生于1980年,穿着朴素,十分健谈。他领我进进出出,参观了他那拥有百余口缸的小米醋作坊后,给我详细讲了他的传承和创业经过。

周家做米醋由来已久,究竟源于哪代,已无从考证,只知先祖是以做醋在当地立足发迹的,兴盛时,依托河东地区著名的商贸“旱码头”——横水镇之地利,销往绛县、闻喜、垣曲、曲沃、翼城等邻近县,名扬晋南。

本文刊登于《文史月刊》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