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充分证明了只有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才能把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实践也充分说明,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因为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的事业。一方面,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价值旨归。我们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随着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只有坚持为了人民而改革,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才能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另一方面,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实践证明,只有依靠人民而改革,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人民群众才会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到改革之中,不断夯实改革的群众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落到实处。比如,在就业领域,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等;在教育领域,通过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在社会保障领域,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基本建成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健康领域,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