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已成新时代鲜明特征
作者 张维
发表于 2024年11月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亿象城购物中心的某粥铺负责人近期明显感觉到执法检查的频次低了不少。“以前检查人员说来就来,现在多个部门一起来,帮我全面检查,指导我们在方方面面都统一规范起来,一次性全部整改到位,让我有更多精力经营自己的小生意了。”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前段时间,包括粥铺在内的亿象城购物中心内70多家无堂食网络外卖餐饮店刚接受了苏州市姑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区应急管理局及姑苏生态环境局的“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这种检查模式最大限度防止执法扰民,进一步为企业成长营造了宽容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

点滴变化折射出法治政府建设的坚实步履。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换挡提速,阔步前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作出系统部署,始终把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摆在重要位置的司法部,正在全面落实这一部署,在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完善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强政府立法审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健全行政复议体制机制等方面努力奋进。

刀刃向内 政府自我限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场刀刃向内、自我加压的政府革命不断向纵深发展,法治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更加规范与便利,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可触可及。

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收藏着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的109枚审批公章。它们被整齐地封存在一个长方形的透明玻璃箱子里。而替代这109枚公章的则是一枚行政审批专用章。早在2014年5月,滨海新区成立全国首个“行政审批局”,将分散在多个单位的数百项审批职责归并到一个部门。这一枚专用章即成为政府服务效能大幅提升、群众办事更加方便的重要见证者。

随着简政放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我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大大激发了经营主体的活力。截至2023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4亿户,同比增长8.9%。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185.22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上市企业达213家,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超1家上市公司,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的上市公司密度位列全国第一。其一流营商环境的背后,有着政府依法行政的有力支撑。

在这里,每一项重大决策的诞生、每一份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每一个重要行政行为的实施,都必然先经历过“来真的”“过硬的”的合法性审查。“即使否定了或者大量调整了原来的内容,我们的意见也会被采纳,这让我们感觉到真正发挥了作用,而不是走过场。”作为南山区政府的法律顾问,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谢挺对此有着切身体会。

谢挺和其他法律顾问今年在审核某城市更新政府征收项目中,发现搬迁补偿协议现有条款可能影响被搬迁人合法权益,提出调整建议后被南山区政府采纳。

本文刊登于《新华月报》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