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老何家”往事
作者 宋春丹 黄卫
发表于 2024年11月

每逢清明,原农业部部长何康都要率家人去位于北京香山南边的福田公墓扫墓。

在这里,三位老友之墓并肩而立。左边是何康的父亲何遂之墓,右边是何康的岳父缪秋杰之墓,中间则是1950年在台湾就义的吴石将军之墓。三人都曾在民国政府高层担任要职,也都选择了与中国共产党同行。

何遂是老同盟会会员,但其三子一女一媳皆为中共地下党党员。其中,何康和两位兄长1939年底组成的“特别党小组”先后受叶剑英和董必武单线领导,被视为“战略棋子”。

随着何康和弟弟何达2021年7月先后离世,何家第一二代多已集体谢幕。如今,接续修家族史、张罗聚会扫墓等重担就落在何康长子、第三代中的“领头羊”何迪肩上了。毕竟,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的“老何家”,其家族的历史也正是中国历史的一块重要拼图。

“战时农都”

2021年4月初,春寒料峭。 98岁的何康在北京医院住院已近两年,90岁的何达确诊淋巴癌晚期,即将入院化疗。何达多年来一直在为家人做口述史,搜集整理资料。入院前,他将这些资料全部托付给了何迪。

记者在何迪家中看到,那是几个白色亚克力收纳箱,上面分别贴着“吴石”“何遂”“何康”的名签。吴石资料箱里,有他的狱中绝笔拓件。

那时何迪刚卸任瑞银证券董事长,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他决定趁着还来得及,踏上追寻父辈足迹的寻踪之旅。

他和妻子王苗首先访问了父亲1940年入读的广西大学农学院。农学院位于柳州沙塘,拥有一批海外留学归来的大教授,师资力量很强。除农学院外,沙塘还有农业科研和试验基地,三位一体,被称为“战时农都”。何康曾说,生我父母,育我沙塘。

那时何达在沙塘读小学,在他眼中,广西大学农学院是如此美好。马路笔直,路边高高的尤加利树可用作枕木,校园里还有篮球场、剧场,游泳池铺设着木地板,通往镇里的路上小桥流水,风景如画。

何迪见过父亲保存的大学笔记本,其中有一册用英文、拉丁文和中文列出植物学名,旁边画着对应的植物图。见到花草树木就说出其拉丁学名,成为何康终身的爱好。秋天院子里银杏树金黄,他会说“Ginkgo biloba”(银杏拉丁名),这成为何迪唯一知道的植物拉丁学名。解放后,农林业成为何康终生的职业,直至改革开放后担任了农业部部长。

抗战时,何家五个孩子都曾在广西工作或读书,这是因为,何遂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桂林行营(后改为桂林办公厅)中将总顾问。

桂林行营下辖数个战区,其中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为张发奎,司令长官部驻柳州。1940年起吴石担任了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陈宝仓任该战区中将副参谋长。在12个战区中,第四战区是国共合作保持得较好的。

何遂与吴石是福建闽侯同乡,在孙中山发动的“护法运动”中相识,此时已成莫逆之交。何康在位于柳州的广西大学农学院读书时,常得吴石关照。

何康和两个哥哥都已入党,同属于一个“特别党小组”。大哥何世庸是三兄弟的领头羊,11岁就被送到加拿大留学,九一八事变时他正在沈阳读医学预科,“像换了一个人,发疯一般投身学生抗日活动”,两个弟弟也跟着他走上革命道路。这个特别党小组在叶剑英回延安后改由董必武单线领导。董必武指示他们,“勤学勤业勤交友”,长期埋伏,待机而动。

何遂的另一位至交缪秋杰时任国民政府盐务总局总办(局长),由于这层关系,何家老大和老二都进入了盐务系统工作,以此为合法身份。

缪家大小姐缪希霞也在广西大学读书,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清秀佳人,校花级人物。何家有四子一女,缪家有四女一子,两家都希望结成儿女亲家。有一天缪秋杰竟直截了当问女儿,“大”好还是“三”好(缪家姐妹对何家兄弟的称呼),并要她早点决定。缪希霞最终选择了比她小三岁半、性格阳光热情还爱批评她的何康为终身伴侣。

1944年湘桂大撤退时,吴石下令军列临时加挂车厢疏散难民,何康和农学院的同学们得以辗转撤回重庆。吴石还派副官将缪希霞、何达等一家老小送上撤往贵州的火车,这位副官,就是日后与吴石一同牺牲在台北马场町的聂曦。

俭德坊2号

2021年8月,处理完父亲和叔叔的后事后,何迪和妻子王苗、弟弟何巍再次踏上寻踪之旅,这一站是重庆。

他们下榻在北温泉柏联酒店,入口处就是父母举行婚礼的数帆楼。1945年双十节,何康和缪希霞在这里结婚。直到两个月前订婚时,何康才正式告知缪希霞自己是中共党员,组织已批准他们结婚。1946年 12月,长子何迪在南京出生。

抗战胜利后,何遂和吴石都回到了南京。何遂继续担任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吴石则调任国防部史料局(后改为史政局)局长。这一时期,两人交往更加密切。

何遂和吴石同为新式职业军人,又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皆能成篇背诵《左传》《战国策》等古文。他们都酷爱古典诗词书画,尤其喜爱苏东坡书法。吴石曾刻了一枚闲章“戎马书生”。

诗画唱和是他们精神交流的一种方式。1943年中秋,吴石虚岁50,何遂为挚友写下《百字令·对酒当歌》:“收拾乾坤归腕底,吾辈固应如是。多少英雄,古今人物,去去长江水。”豪情溢于言表。

→ 北京福田公墓,何遂、吴石和缪秋杰的家族墓相伴为邻。

内战爆发后不久,何家三兄弟的关系转至中共中央上海局,由上海局主管统战工作的张执一单线联系。

1947年10月,上海局成立了瑞明公司,作为新的经济据点。公司名义上由何遂和缪秋杰出资,实际上资金来自上海局,主要为解放区筹办西药等急需物资。何康担任总经理,财会专业毕业的缪希霞担任公司会计。一年后,根据张执一的指示,缪希霞也正式入了党。

何达后来评价,大姐(指排行老大的缪希霞)是个典型的爱情至上主义者。何迪很同意这个看法,他深深感受到母亲对父亲那种无条件的爱和追随,他觉得,那是一种超越政治的纯粹的爱。

何家卖掉了南京老宅,举家迁往上海,住进了愚园路俭德坊2号。这是一栋独门独栋的三层西式小楼,十分幽静,实际上成了上海地下党一处秘密联络点。

2007年,何康带着一家人重访了俭德坊2号。门外,法国梧桐已干老枝粗。登上二楼,何康指着告诉何迪等人,这是爷爷奶奶的卧室,这是他和缪希霞的房间,通阳台的一间是何嘉的香闺。三楼除何达的卧室外,就是一间存放贵重药品的仓库。

何康还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本文刊登于《新华月报》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