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
作者 吴晓林
发表于 2024年11月

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的朴素追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个聚焦”,其中之一就是“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这顺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平安越来越高的需求。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牵涉更广、难度更大、挑战更多、担子更重,也更具现实意义。其中,社会治理一头连着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冷暖,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关键一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作为“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内容,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要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是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随着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社会面临的安全风险和挑战层出不穷,各种风险挑战的联动效应更加明显。同时,全面深化改革越向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越复杂尖锐,遇到的干扰就越多、阻力就越大,必定也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更加需要社会治理在体制机制和手段上不断创新。此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希望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更加有力,这都要求我们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从而更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安全问题,更加有效地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为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本文刊登于《新华月报》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