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的跃升
作者 安普忠 钱宗阳 王玉山 贾科林
发表于 2024年11月
→ 防化分队官兵进行毒剂侦检训练 (资料图片) 蔡子梦/摄

夏日清晨,阵阵马达轰鸣声打破宁静。

轮渡码头训练场,起重机将一台台运兵车迅速吊装至船舱;

铁路装载训练场,一辆辆挖掘机、推土机在引导员指挥下,平稳驶上平板车;

汽车驾驶训练场,运输车辆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快速前进,掀起阵阵烟尘……

“支队即将开展调整组建后首次远程跨区投送演练,这是支队所属‘渡海先锋营’官兵正在进行多平台验证性装载训练。”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领导介绍,这次演练是对支队转型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验。

首次,意味着陌生——陌生的地域、陌生的任务、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对手,以及无法预知的突发情况。

“先锋就是要一马当先,敢闯别人没有闯过的地域,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勇敢走出自己熟悉的‘舒适区’。”支队官兵底气十足地说。

1950年3月,该支队前身部队乘木船强渡琼州海峡,率先撕开国民党军队的“伯陵防线”,为解放海南岛立下赫赫战功,被授予“渡海先锋营”荣誉称号。

一路南征北战,这支队伍在党的旗帜指引下,疾行在奋斗路上,不断迎接新挑战、攻克新难关。如今,奋进新征程,他们依然是党旗所指、冲锋所向的急先锋。

不懈奋斗,才能让天堑变通途

雨夜,某大队二级上士卞雪坤正在操作压路机进行作业。四周一片漆黑,只有激光反射器发出的微弱指示线条作参照。

拨动挡杆、稳控油门、启动震动器……卞雪坤沉着冷静,不断调整滚轮的振幅和频率,始终将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在暗夜中近乎“盲操”的作业,是对驾驶员技术水平的极大考验。让记者深感意外的是,这名技艺精湛的军士,转型前竟是一名从未操作过大型机械设备的步兵。

“调整改革中,部队从中原腹地千里移防到这里,我也转岗成为工兵。第一次看到这台20多吨重的庞然大物时,我连车门怎么开、油门和刹车在哪儿都不知道……”这些天,在围绕学习贯彻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组织的讨论交流中,卞雪坤向战友分享了自己在支队调整转型中的奋斗故事。

回想起当初的手足无措,卞雪坤感慨地说:“转型,意味着过去辛辛苦苦奋斗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都要‘一键归零’,再次做回‘小学生’。”

能否转型成功?那段时间,一个巨大的疑问,萦绕在卞雪坤心间。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身教胜于言教。对此我深有体会。”卞雪坤说,“党员骨干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越是任务艰巨,越要挺身而出。”

转型伊始,支队党委一班人专门带着大家重温“渡海先锋营”的光荣战史。那是现代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波飞浪卷的琼州海峡,最窄处也有近20公里宽。在部队只有木船的情况下,如何越过这道天堑?“当年,先辈们一路从东北平原打到雷州半岛,硬是将‘陆上猛虎’练成‘海上蛟龙’,最终率先登岛。”

“70多年前,先辈们要越过的是波涛汹涌的海峡。今天,我们必须跨过的是转型这道关。”凝望“渡海先锋”战旗,支队官兵鼓起奋进的勇气。

胜利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也是干部骨干用好作风带出来的——

动力舟桥专业,干部骨干带着战士迎着风浪训练,最终人人练出过硬本领。

工程机械专业,干部骨干带头攻坚克难,一边“啃”说明书,一边先行先试,最终带领大家练就“如臂使指”的硬功夫。

筑城伪装专业,干部骨干白天参加训练,晚上进行图上作业、复盘总结,最终带领大家在总队专业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

……

“假如明天就打仗!”这是某大队孙大队长写在笔记本扉页上的警示语,一个大大的感叹号,折射出他心中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对一线指挥员来说,转型的跨度更大,但不转不行,转慢了也不行。”

一次训练动员,孙大队长话语铿锵:“我怎么干,大家就怎么干;我跑多快,大家就跟着我跑多快。转型这道关,我跟大家一起跨过去!”

越己者,恒越。调整转型以来,该支队多次圆满完成重大演训任务,先后有100余人获得技能等级证书,20余人次在练兵比武中创破总队训练纪录。

本文刊登于《新华月报》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