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第一次发射火箭以来,火箭的残骸要么落下来报废,要么变成太空垃圾四处游荡。然而,自从2016年马斯克的“猎鹰九号”火箭在海上平台成功回收后,火箭回收便在全世界航空航天界流行了起来。
1.火箭回收利大于弊
实际上,在马斯克之前,美国的商业太空公司“蓝色起源”便已经使用“新谢泼德”火箭将同名的飞船送到了太空,并且成功完成了火箭和飞船的回收。只不过,“新谢泼德”火箭和飞船的飞行高度仅达到100.5千米, 刚刚越过“卡门线”。卡门线是国际上公认的外太空与地球大气层的分界线。马斯克的“猎鹰九号”则直接将搭载的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那么,世界各国为什么都要争前恐后地进行火箭回收研究和试验呢?
原来,所有的航天器都需要运载火箭来帮助它们实现升空。目前,人类采用的一次性运载火箭在推动飞船或卫星进入太空的过程中,不得不抛弃一些零部件。比如第一级助推火箭、第二级助推火箭、逃逸塔、整流罩等。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将这些零部件回收并重复使用,必将大大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同时,火箭回收还有利于保护地面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因为第一级助推火箭、第二级助推火箭、整流罩等会因为不能完全燃烧而变成残骸掉落回地面。
从目前世界各国的实际操作来看,回收运载火箭的工作主要在于对第一级助推火箭的回收,以及同时将第一级助推火箭和第二级助推火箭全部回收。
一般来说,第一级助推火箭是火箭的主要发动机,负责将火箭带离地球的大气层,并给火箭提供足够的速度和高度来进入轨道。第一级助推火箭具有尺寸大、重量重、高价值、原件多等特点,而且它在飞行过程中会分离并返回地面。因此,相对来说第一级助推火箭的回收难度不是那么大,而且带来的收益也会更大。
第二级助推火箭则是在第一级助推火箭完成使命后启动的另一个发动机,它们通常可以被多次点燃,因此能将火箭推向更高的高度,并将火箭带入更远的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