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埃及的版图基本是一个正方形——两条呈九十度的直线构成了它的西边和南边;它的北边是地中海,东边是红海。红海像一个长长的瓶子但底部有孔,瓶中海水经过亚丁湾、阿拉伯海与印度洋相通。而西奈半岛则像一个三角形的瓶塞,堵住了红海通向地中海的瓶口。西奈半岛这个瓶塞是大自然造就的,以人类之力不可能拔掉它。埃及人发现瓶塞左边的苏伊士湾像一道裂缝,它向北开裂得如此之深,只要稍稍加一把力,就可以把被西奈半岛堵住的瓶口凿出一条缝来,而只要细细的一条,就可以将两大水域沟通,地中海和印度洋之间船舶的往来就再也不需要耗时费力地绕过整个非洲大陆了。这条细缝就是苏伊士运河,这是发生于埃及土地上的一个人类奇迹。
埃及拥有的奇迹可不止是一条苏伊士运河,在首都开罗近旁、尼罗河三角洲开始扩散处,那些几千年前就站在那里的金字塔,让人叹为观止,也让人猜想古代的埃及人是如何造就这样的世界奇迹的。只是现在的有些埃及人却让人叹息,靠着古代遗产坑蒙拐骗,而他们的主要目标人群就是中国游客,所以当这两大文明古国的后人在金字塔前相遇时,那情景其实是不太文明的。中国游客一到,那些散落各处的埃及人便立刻跟了上来,黏着你兜售东西那算是好的;有的无比热情,一定要给亲爱的中国朋友送点东西,什么红绳、纱巾之类的硬往你手中和怀里塞,你要是不慎接受了,那么下一步你不给点钱就别想摆脱这位友好的埃及朋友了。更有的冒充当地旅游警察,变着法儿吓你唬你诈你的钱。他们只要看到中国的游客,便用汉语和你搭讪,你只要应声了,就等着烦吧。我就是被这些人缠得烦不胜烦,最后只好用一句英语:“Don’t trouble me!”才将其逼退。因为对欧美游客,那些埃及人的态度就要恭敬得多。
在埃及的旅游景点,大量中国游客的到来不仅带动了埃及的小贩学会用汉语兜揽生意,还刺激了人民币的流通。从开罗金字塔到卢克索帝王谷,只要见到中国人,小贩们就会蜂拥而上,嘴里念念有词:“人民币,人民币,王刀勒,十块钱;兔刀勒,二十块!”在哈齐普苏特女法老神庙外的一条街上,两边全是这样的小店和小贩,我乍一看,某小贩手上的石雕小件似乎还不错,刚想鉴赏一下,就又有几个小贩围了上来,缠得你根本无法细看。当时心想,这样的东西只卖一美金两美金或十块二十块人民币,顺手买一个可真的不贵。但是零碎美金要留着付酒店房间的小费,只好拿出整张一百元人民币问:“能找吗?”某小贩一把塞过小物件,抓过百元钞:“能找!能找!”他拉着我冲出其他小贩的包围圈进入街边他的小店中,但进店之后,哪里还肯找你钱?另外抓了几个物件放进塑料袋塞到你怀里,这就完成了这单百元生意。而外面还有其他小贩在等着你,在那样的环境里除了赶快冲出重围,你还能怎么样?回到大巴车上,从塑料袋拿出那几个物件仔细一看,哪里是什么手工石雕,不过是一些塑胶或石粉的压制品而已,就当花钱买教训吧,这些东西不值得花力气带回中国,我就把它留在了大巴车的座位底下。当这辆大巴车最后送我们到达机场,认真的司机发现了座位下的这袋遗留物,以为是客人忘了,专门跑进候机大厅将它交给领队。领队乍一看,好歹也算是有埃及特色的工艺品吧,她觉得扔了怪可惜的,就问团友中有没有愿意要的,于是就被别的团友认领了去。但他们没想到,正是这几个既没什么艺术价值也没什么经济价值的劣质工艺品,却在离开埃及时给他们惹上了麻烦。
我们这个团是在红海边的度假胜地沙姆沙伊赫小憩两天之后,走水路离开埃及进入约旦的。沙姆沙伊赫位于西奈半岛的最南头,在这里狭长的红海被西奈半岛的三角形尖端分为两岔,像一只蛞蝓伸出的两根触角:左边是苏伊士湾,右边是亚喀巴湾。亚喀巴湾顶头是从死海延伸下来的以色列和约旦的国境线。西边那一窄条是以色列,有个港口城市叫埃拉特;东边较宽阔的一片就是约旦,也有个港城就叫亚喀巴。从沙姆沙伊赫去亚喀巴,要先由两位旅游警察护送,走陆路沿亚喀巴湾北上到达海湾中部的港口城市努韦巴,在努韦巴码头出埃及海关,再登上驶往约旦亚喀巴的客货混装轮。过海关安检时,凡是认领了被我遗弃了的那几件工艺品的团友的箱子,一一被海关人员挑了出来,要求开箱检查。而要被过目的可疑物品,正是那几件被我扔掉的工艺品,虽然总价不过一百元人民币,却有携带埃及文物出境的嫌疑!
在努韦巴出了海关,就算是出了埃及了。然而真正的离开埃及,还得登船驶入红海——这里的红海,指的是亚喀巴湾。离开埃及这件事,让我想起了曾经发生在埃及土地上的另一个奇迹,用奇迹已经不足以说明其奇,应该说是神迹!这就是《圣经·旧约》中《出埃及记》记载的故事: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要离开埃及另辟家园,后面埃及法老派大军追来,前临大海,后有追兵,眼见得已经没有逃生之路。谁知摩西举起手杖,向海上一指,耶和华便使惊涛退却,让出一条干路,以色列子民踏着干地穿行海中,海水夹道,犹如两堵高墙。当埃及的大军随后追来时,耶和华命令摩西向海上再指一次,于是波涛合拢,淹没了埃及人和他们的兵车战马!而以色列子民已经踏着干地,安全抵达对岸了。
经书中记载的“出埃及记”,是现在世界上的人都不可能再经历的神佑事件。我们这些中国游客的“出埃及记”,虽然平凡渺小,却也值得花点笔墨来记录一下。在努韦巴码头登船时,人和行李必须分开。人进客舱,大小旅行箱都由码头工人运进货舱。但这些行李既无登记又无标签,除了我们这个中国旅行团外,搭船离开埃及的尚有数千当地旅客,大都是前去约旦打工的埃及人,就像中国国内出门谋生的农民工,大包小包的行李带了不少,都是这样毫无标识地往那里一扔,由码头工人搬运上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