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打造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
作者 张燕
发表于 2024年11月

1855年,黄河决溢改道山东夺大清河入海,自此济南开始了与黄河伴水而生的关系。100多年来,黄河供养了济南近80%的城市用水,灌溉着270多万亩耕地,见证了济南的发展与变迁。

2019年,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济南被赋予“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新定位。

5年来,济南市坚决扛牢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赋予的使命担当,紧紧锚定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定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融入、主动作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黄河安澜,努力奏响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济南乐章”。

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快崛起成势

“长期以来,济南城市建设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东西狭长、条状延伸,主城区东西长达近100公里,南北最窄只有12公里,发展空间严重受限。”济南市市长于海田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北临黄河、南依泰山的地理位置,在过去100多年里,始终限制着济南的城市发展空间。直到202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拓展了城市发展新空间。在黄河两岸新建798平方公里的起步区,相当于再造一个济南城。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支持设立的实体性新区,加快建设起步区首要考虑的就是交通问题。长期以来,受跨黄通道数量和通行能力所限,黄河北岸与济南市区的交通往来成为一大瓶颈。

近年来,济南坚持把跨黄通道建设作为重要一环,规划建设跨黄通道34处。2021年9月,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隧”的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正式通车,推动济南“携河北跨”迈出重要一步。2022年1月,三塔自锚式悬索桥济南黄河凤凰大桥建成通车,黄河两岸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就在本月,济南黄河大桥新桥和济南黄河齐鲁大桥同时建成通车,济南跨黄桥隧达到21处,其中起步区范围内11处。

于海田表示,作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已从开局起步快速转入成形起势的新阶段。

在优势产业集聚方面,起步区构建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为主体,高端服务业为支撑的“3+1”现代产业体系,布局了数字经济产业园、未来产业园等一批高端产业园区,引进了比亚迪、爱旭、国电投等一批重量级引领性产业项目,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制造、泛航空、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条。

2023年,起步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总产值,较2020年分别增长101%、201%、227%,一座“未来希望之城”正在黄河之畔拔地而起。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2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