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合作赋能新型工业化
作者 孙庭阳 郭霁瑶
发表于 2024年11月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产融合作也正加速探路。

据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家产融合作平台自上线以来,累计入库企业超34万家,入驻金融机构近3000家,累计助企融资突破1万亿元;全国66个城市开展产融合作试点,不断探索金融改革创新实践;建成17家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促成意向融资金额超千亿元……

这些数据的背后,大量工业企业得到了及时雨般的资金支持,得以在技术研发、设备更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大展拳脚,加速了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为新兴工业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在近期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产融合作的进展成效时说,各方携手金融机构聚力支持新型工业化。与工信部合作的金融机构涵盖银行、保险、基金等各种类型,针对制造企业的融资需求,创新推出了专精特新贷、科技成果转化贷、工业数转贷等一批特色金融产品,以及“中试险+研发贷”等多种金融组合模式。建成了17家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推动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等。

在政策的指引下,金融活水正加快流向重点领域。央行在《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如是表述:过去5 年,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年均保持 30%以上的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从14%提升至 47%。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目前,产融合作多点开花,取得了哪些成功经验?各地又在如何持续发力和积极创新?未来,产融合作赋能新型工业化还有哪些新可能?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破万亿、快增长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是工信部等部门创新开展产融合作的重要抓手之一。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18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入库优质企业34.58万家、金融机构2965家,助企融资10018.65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例64.11%,较央行最新公布基准利率低0.17个百分点。

与一年半前相比,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入库优质企业、入驻金融和投资机构以及助企融资数量,增长约1倍。

工信部财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平台助企融资新增近290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40%。

持续支撑“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

“深化产融合作,扩大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引导和鼓励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今年6月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中指出。

业内普遍认为,产融合作模式是实现政、银、企互惠共赢的重要途径。通过整合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加强信息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既促进金融资源与企业融资需求有效对接,也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为产业和金融良性互动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何阳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是非营利性公共服务平台,主要用于汇聚金融资源、对接产融信息、帮助企业融资,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政策引导、融资对接、咨询培训、智能评价等综合服务。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界面看到,该平台界面均以产融合作为主,包括产融对接服务、产融试点城市、产融合作生态和产融能力提升等栏目,设立了先进制造业集群、民机、船舶、软件、5G、工业互联网、工业绿色发展等24个特色专区。

“24个特色专区,为企业提供定制化金融产品,精准服务重点领域企业。”何阳介绍,该平台还持续支撑“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稳链保供等专项政策落地,支持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产业科技创新等重点任务实施。

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在今年1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下一步重点任务和举措——将继续推进《“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落地见效,持续提升新型工业化的含绿量,不断擦亮生态底色。充分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在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方面积极打造绿色消费场景。

今年5月,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上线三周年暨平台十大系列成果正式发布。该平台的十大重点对接产业领域,即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装置与配件、智能制造装备、石化化工、新型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与医疗装备、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5G+工业互联网和航空航天。工商银行的“经营快贷”、浦发银行的“浦新贷”等产品,位列十大助企融资金融产品。

企业融资效率大幅提升

何阳介绍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为企业带来的便捷性时说,平台开发“找、评、推”三大核心功能架构,形成企业主动对接、金融主动对接、智能匹配对接3类产融对接模式。企业可在平台上快捷填报贷款期限、利率、贷款类别等融资需求信息,平台会自动匹配相应金融产品,对接金融机构,“平均3天内金融机构就会与企业联系。”何阳说。

产融合作已初步探索出一套平台运营模式。何阳介绍,国家产融合作平台运营模式能够畅通产融信息对接渠道,推动实现产融合作政策管理与公共服务线上化、数据分析与信息对接智能化、能力建设与多方合作生态化。“经过3年多的运营,平台已成为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落实、落细的重要渠道,成为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协调配合的重要平台。”他说。

各地探路产融合作赋能新型工业化

据统计,全国已有66个城市开展产融合作试点,持续优化融资环境和产融生态,涌现72项创新经验。其中,四川省绵阳市通过供应链核心企业以点带链,形成“应收账款融资长虹模式”;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牵头挂牌设立厦门市首贷续贷服务中心,推动辖内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降价、提质、扩面”。

今年7月5日,工信部等三部门公布“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名单”,四川绵阳和福建厦门双双入选。

这两座城市在产融合作赋能新型工业化方面做了哪些尝试?高效融资是如何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新可能?

绵阳:

长虹供应链融资平台牵线搭桥

“以前需要用钱时,就要找银行贷款。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2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