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三周年:动能压力并存
作者 郭志强
发表于 2024年11月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鸣钟开市,至今已走过三年。

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截至今年11月10日,北交所上市公司达到256家,总市值6796.67亿元,流通市值4032.59亿元。新政策深度改革逐步落实,改革效应初步显现。

据北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情况分析,截至9月末,北交所256家上市公司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78.79亿元,其中214家公司实现盈利,106家净利润同比增长,26家净利润同比增幅超50%。

多位券商分析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北交所坚守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为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提供新平台,发展迎来红利期,但一些上市中小企业仍面临盈利能力波动大、科技属性不强的问题,这也是北交所企业未来努力的方向。

北交所企业盈利面超八成

北交所256家上市公司三季报已经完成披露。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整体稳健,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21.8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78.79亿元。其中,149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占比近六成;214家公司实现盈利,盈利面超八成;106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超四成。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经过三年发展,北交所成为换手率、流动性大幅提升,聚集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平台,一些指标甚至超越了科创板。”

据诸海滨介绍,北交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为139家,占据北交所256家上市公司的比例高达54.3%,远高于上证主板、深圳主板及创业板。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2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