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
我国正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姿态,吸引全球外商投资。
11月1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正式施行,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制造业是我国开放最早的领域,也是市场竞争最充分、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最紧密的领域。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依托自身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支持中外企业交流合作,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据商务部新闻办公室11月15日公布的数据,今年1—10月全国吸收外资6932.1亿元人民币,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923.2亿元人民币。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7.5%、6%、4.4%(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在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等一系列务实政策影响下,外企正加速进场中。
彰显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和姿态
相较上一次修订[即2021年版 《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新版负面清单的限制措施由31条压减至29条。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解读,制造业领域原本保留的两项限制措施被彻底删除。一是“出版物印刷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这意味着外资企业将有机会平等参与出版物印刷市场的竞争;二是“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的限制被取消,为外资进入我国传统中药产业开辟了新途径。
胡捷强调,我国在外资制造业方面的限制本就为数不多,此次全面取消限制,不仅彰显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和姿态,也向国际社会传递了积极信号。


在负面清单修订的同一个月内,商务部等三部门还公布了医疗领域扩大开放的最新举措,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9个城市设立外商独资医院,这无疑是我国医疗领域对外开放的又一重大突破。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2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