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集市经济”留住烟火气
作者 史光福 徐勇军
发表于 2024年11月

城市“集市经济”,包括早市、周集、月集、夜市等,主要以经营工艺品、旧货、日用品、农产品、小餐饮等为主。“小集市”蕴含“大民生”。城市“集市经济”是城市商业活动的组成部分,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可以满足和丰富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聚集人气、留住 “烟火气”、打造“网红”地、激发城市活力,还是就业岗位的来源和支撑,体现了民生的温度。但是,“集市经济”也存在经营占道、噪声扰民、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秩序。

破解“集市经济”管理难题,挖掘其潜在的效益和价值,推动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关键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上下功夫。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在“破”和“立”中实现创新,在“疏”和“堵”上寻找平衡。

“小集市”蕴含“大民生”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城市出现了各种特色主题的“集市经济”,如音乐夜市、文旅集市、后备箱集市等,深受市民喜爱。“集市经济”经营人群多样化,既有退休人员、待岗职工,又有上班族、大学生等,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淘宝、购物的平台,有的还是“网红”打卡地,成为城市的独特风景。

“集市经济”保障了百姓就业权利,拓展了创业渠道。“集市经济”作为民营经济中最传统、最久远、最典型的形态,具有形式灵活、投资小、经营时间自由、经营成本低、失败风险小等独特优势,蕴含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在推动经济增长、解决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满足受场地、交通、时空、爱好、习俗等城市客观条件制约的消费群体需求,便捷了百姓生活,是现代商业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集市经济”留住了烟火气息,促进了城市繁荣。“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直播带货、快递到家等互联网商业模式快速发展,方便了百姓“足不出户”的购物需求。而“集市经济”满血复活,为城市百姓提供了走街串巷、悠闲娱乐、淘宝购物、品尝美食的特殊场所。

城市烟火气,是百姓安居乐业和城市欣欣向荣写照。相关数据显示,住宅区是“集市经济”消费的主要场所,占比为56.21%;其次是商业区,步行街、商圈附近消费的比重分别为42.48%和30.72%。此外,社区和地铁口等交通站点也是开展“集市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

“集市经济”传承了历史文明,发展了特色文化。“集市经济”是一种古老而富有活力的经济形式,《诗经》中就有文字记载,可谓是历史悠久。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2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