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金巍、杨涛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者简介:
金巍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杨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我国版权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成长速度很快,成绩显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逐年增大,在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版权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并取决于版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水平,越来越多的影视、音乐、文学企业通过版权资源的运营和保护来获得收益,越来越多的权利人也因此获得作品的报酬,特别是优质版权受到资本青睐,版权资源的价值日益凸显。版权产业与版权经济的繁荣发展为文化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持续不断的活力源泉。
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稳步上升
我国著作权法颁布于1990年,至今30多年间,我国版权产业由弱变强,版权制度从无到有。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我国已初步建成了覆盖版权产业主要领域、主要环节的中央和地方各层级的产业政策体系,版权产业社会服务效能显著增强,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稳步上升。
关于版权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出版的《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指南》沿用各国调查经验,指出从三个主要指标进行测量:作为GDP一部分的版权产业规模、就业率、外贸(即进口与出口份额)。据WIPO统计,世界上已有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新加坡、泰国、不丹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按照WIPO《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调研指南》的方法开展了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
我国没有将版权产业列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但是在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常使用版权产业相关概念。2007年,国家版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开展了首次“中国版权相关产业的经济贡献调研”项目。该项目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历时3年调研完成,调研显示,2006年度,我国版权相关产业行业增加值1.35万亿元,占全国GDP的6.4%;核心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6472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3.1%。我国版权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扩大对外开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