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豆的问题,你答对了吗(下)
作者 段梅红
发表于 2024年11月

11.食用大豆会干扰矿物质吸收吗?

“大豆富含植酸,而植酸会影响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这一说法源自一条广泛流传的短视频。

植酸是一种有机磷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可与钙、铁、镁、锌等金属离子在十二指肠内形成不溶性的植酸盐,确实会影响矿物质的吸收。不过,植酸并非大豆中特有的成分,玉米和燕麦等常作为主食的谷物中也含有植酸。由于植酸溶于水,大豆被制成豆制品后,植酸的含量会大幅降低。因此,食用豆制品不会对矿物质的吸收产生负面影响,完全没必要因为所谓的植酸问题而远离大豆。

12.食用大豆会干扰蛋白质消化吸收吗?

有观点认为,由于大豆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胰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种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包括大豆、水稻和玉米等)的抗营养因子,它能抑制蛋白酶的活性,从而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

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生食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热敏感,通过加热可以显著降低其活性。因此,经过适当加热处理的豆制品,如豆腐、豆腐皮中的大部分胰蛋白酶抑制剂已经失活,含量极低,不会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产生显著影响。

13.食用大豆会促进炎症吗?

有人认为,大豆中的n-6脂肪酸可能促使机体产生炎症,如果机体长期存在慢性炎症则会引发各种慢性疾病。这种“吃大豆会促炎”的说法令很多人感到不安。

在过量摄入n-6脂肪酸时,确实可能产生促炎作用。事实上,大豆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素,我们不应该因为少量不利因素就否定其整体上的健康效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推荐的大豆摄入量为成人每天15~25克,这相当于几块豆腐的量,远远不足以引起炎症。此外,蔬菜和水果中的抗炎成分可以帮助人体平衡饮食中的促炎因素。

因此,关键在于均衡饮食,而不是完全避免某一种食物。适量食用大豆,结合多样化的食物选择,对维护人体健康是有益的。

14.经常食用豆制品会导致动脉硬化吗?

“豆制品中的蛋氨酸会转化为半胱氨酸,而半胱氨酸可能引起动脉硬化。”这种说法在网络上很常见,但是这有科学依据吗?其实,目前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食用豆制品会导致动脉硬化。

实际上,大豆蛋白已被证明能轻微降低成年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而大豆中的磷脂成分能降低总胆固醇水平,这两种成分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4年2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