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裤与蓝夹缬——靛青旅行记
作者 金盾 刘小方
发表于 2024年11月

无论是从太空回望地球,还是在大地仰望苍穹,蓝色都是唯一的主导色。对古代先民而言,如何复制出这种浩瀚而深邃的颜色,从来都不只是简单的工艺革新,而是艰难的科技探索。为了获得蓝色,西方人最早从矿物中寻找答案,而东方智慧则求助于草本植物。在1865年化工染料被发明之前,靛青一直是全世界最主要的蓝色来源。为了获得靛青,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扬帆海上,前往东方苦苦找寻;荷兰人、英国人则分别在中国台湾和北美洲扩大木蓝种植,以满足世界日益增长的蓝色印染需求。

靛青,在中文中也被称为靛蓝、蓝靛、青黛等,是从蓼蓝、菘蓝、木蓝、吴蓝、山蓝、马兰等植物(统称为蓝草)中提取的蓝色染料。蓝草原产于中国南部、印度、中美洲等亚热带、热带地区,其叶子在加入石灰等浸泡发酵后能产生靛青。关于靛青染蓝的原理,英国科普巨著《技术史》中这样解释:“靛蓝不溶于水,它得自植物,可以通过自然发酵或细菌分解成为无色可溶的化合物吲哚酚,暴露在空气中的吲哚酚随后氧化为靛蓝。织物先浸泡在发酵的溶液里,然后晾挂在空气中,深蓝色就出现了。”

中国先民获取靛青的历史久远,先秦典籍《礼记》中就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和“刈蓝以染”的记载。相关文献中记载靛青源于印度,显示出其自东而西的旅行轨迹。从18世纪起,欧洲殖民者在北美大规模种植蓝草,催生了牛仔裤的出现,这种蓝色帆布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全世界。在化工染料占统治地位的今天,中国温州民间流传的“蓝夹缬”仍用草本靛青印染。无疑,牛仔裤和蓝夹缬都是靛青旅行世界的见证。

埃及与印度,靛青的陆地旅行

从类别上看,今天“工业上使用的染色物质可以分为颜料、染料和色淀染料三大类”。颜料着色于物体表面,不会过多渗透到表层的下面,主要用于绘画或涂层,一般从矿物中提取或研磨获得。染料是能着色的物质,与颜料不同,染料能够渗透进被染的物质里,主要适用于织物和毛皮的染色。显然,颜料的出现早于染料,而染料的需求要远大于颜料。

在自然界中,蓝色的植物和矿物数量较少,所以相对其他颜色,蓝色的获取难度也更大。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可能是由于相对抽象和不易获得,古希腊语、古罗马语、古希伯来语、古日语、古汉语等古代语言中都没有精准的“蓝色”一词。以古汉语为例,人们用“青、赤、黄、白、黑”五色中的“青”来表示蓝色,如“青天”“青花瓷”等;但“青”又不仅仅表示蓝色,如“青丝”的“青”是黑色,“青草”的“青”是绿色。历史资料显示,古埃及人最早制作出了蓝色的颜料。

蓝色在古埃及人的词汇中出现得很早,因为蓝色不仅是他们头顶天空和身旁尼罗河的颜色,更代表着宇宙、创造和生生不息。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通过对来自阿富汗青金石的加工得到了天蓝色颜料,并将其用于壁画绘制和多种器物的制作。公元前2600年,“埃及蓝”传播到周边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和古罗马帝国。遗憾的是,当时的人们没有留下“埃及蓝”的制作配方。到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作家维特鲁威只能推测说,这种颜料的成分是沙子、铜和泡碱等。直到2015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布拉克才测算出“埃及蓝”的完整分子式。

由于“埃及蓝”难以用作布匹染色,所以来自东方的靛青成为古埃及、古罗马国家奢华船帆和贵族衣服的蓝色来源。从词源上看,靛青的英语单词为indigo,意思是“从某些植物中提取用作染料的蓝色粉末”。这一英语词汇与西班牙语indico、葡萄牙语endego及荷兰语indigo同源,均来自拉丁语indicum,而拉丁语indicum则源自古希腊语indikon,意为“来自印度的蓝色染料”。关于古印度人使用靛青的历史,婆罗门教经典《摩奴法典》中有这样的记载:“但如婆罗门或刹帝利无以为生,而不得不放弃完满遵守自己义务以取得生活之资时,要避免应该避免的商品……任何森林的兽类、野兽、禽鸟、酒类、蓝靛、漆,以及任何一种非裂蹄兽类。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4年2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