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迎来强监管时代
作者 王颖 张建锋
发表于 2024年12月
证监会自2024年春节以来采取了一系列动作,加强了对拟上市企业、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投资机构的监管。图/视觉中国

今年以来,“强监管”成为A股市场监管的关键词。在强监管之下,如今的A股市场生态正在经历关键的结构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关键在于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配合。

2024年5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严字当头,敢于较真碰硬,敢管敢严、真管真严,释放“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5月初出台的新“国九条”,也被认为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证监会自2024年春节以来采取了一系列动作,加强对拟上市企业、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投资机构的监管。从IPO(首次公开募股)现场检查到退市制度的优化,从打击财务造假和违规减持到鼓励分红回购,再到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监管正层层加码。这不仅是监管重点,也是过去三年A股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证监会主席吴清也频频向市场释放出“资本市场的强监管严监管大幕已经拉开”的清晰信号。今年3月,他在就任后首次公开亮相的记者会上,直接用“强”“严”定调A股监管思路,“强,就是要强本强基;严,就是严监严管”。

吴清表示,主要做好入口的监管、出口的监管以及持续监管,最后是责任的落实。“首先,严把入口,企业IPO上市绝不能以‘圈钱’为目的,更不允许造假、欺诈上市。第二,狠抓日常,加强上市后监管,突出抓三件事,防假打假、规范减持、推动分红。第三,畅通出口,加大退市力度。第四,压实责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作为企业的‘关键少数’必须挺在前面。”

证监会披露的数据,直观地呈现了处罚力度有显著提升。今年上半年,证监会查办证券期货违法案件489件,作出处罚决定230余件、同比增长约22%,惩处责任主体509人(家)次、同比增长约40%,市场禁入46人、同比增长约12%,合计罚没款85亿余元,超过2023年全年总和。证监会查处了恒大地产、中核钛白等重要案件,与财政部从严查处了恒大地产审计机构普华永道,形成有力震慑。

证监会进一步提到,从严执法永远在路上,始终坚持“长牙带刺”、一以贯之严监严管,更加突出从严导向,更加突出规范公正,更加突出合力共治,更加突出惩防并举。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财经》表示,证券监管执法呈现出全方位、立体化的特点,包括严把上市关、严格全链条监管、加大退市监管力度,持续从重从严惩处证券期货市场违法行为,这将切实维护市场诚信基础,提振市场信心,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服务金融强国建设。

“与以往相比,证监会今年推出的一些系列政策确实标志着市场迎来了更为严格的监管时代。政策的出台反映了监管层对资本市场的深层次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决心,如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都是对市场规则的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告诉《财经》。

严把上市关口

严把上市关口,是2023年以来监管层的重点方向之一。提高IPO标准、拟增加IPO现场抽查比例、严查带病上市等举措,均是监管层在IPO市场强监管的体现。

自2023年8月收紧IPO、新“国九条”提高上市标准后,IPO市场呈现巨变,A股撤单(因撤回而终止审核)公司数量名单在不断拉长,且呈现加速的状态。

2024年10月14日,上交所决定终止对深圳飞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原因是该公司及保荐人招商证券提交了撤回IPO的申请。

2024年内IPO撤单数量已经再创阶段性新高。Wind(万得)数据显示,截至10月17日,2024年以来A股IPO撤单公司数量为379家,2023年为218家,2021年至2022年合计255家。

IPO撤单数量的增长,与“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政策导向,密不可分。

自注册制实施以来,A股IPO公司数量大幅增加,部分高科技企业因此得以快速成长,但随之而来的新股“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超高的募集资金”的“三高”现象备受市场关注,部分公司将IPO募资高比例用于理财,引发市场争议。“三高”现象叠加市场低迷等因素,新股破发频频出现。

在此背景下,2023年8月,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坚持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同时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加强一、二级市场的逆周期调节,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同月,证监会表示,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

“资本市场具有周期性,二级市场好,IPO发行进度就会快,上市就容易。反之则要呵护市场存量资金,新股上市进程就要放缓,注册制下,IPO不能暂停但可控制节奏。”有投行人士告诉《财经》。

2024年5月发布的新“国九条”提出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其中最受关注的举措为:提高主板和创业板上市标准。

新“国九条”出台后,沪深交易所同步发布新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提高主板第一、二套上市标准的净利润、现金流、收入等指标,并提高第三套上市标准中的市值和最近一年营收规模。创业板上市标准亦有所提高。

彼时,一位头部私募人士告诉《财经》,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提高后,其所投资的医疗(医药)行业多家公司不符合新的标准,这些公司比较迷茫。

本文刊登于《财经》2024年2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