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智能算力够不够用?这是近两年中国算力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智能算力需要AI(人工智能)芯片。2023年,算力短缺是业界共识;2024年,算力短缺和过剩两种矛盾的声音同时存在。回答上述问题,首先要确定有多少市场供给。
《财经》通过多位供应链人士了解到,按保守计算,2024年中国市场英伟达H20系列芯片出货量约为70万枚,某国产主流AI芯片出货量约为30万枚。
一种更乐观的预期来自国际市场调研机构SemiAnalysis,该机构今年7月预估,2024年中国市场英伟达H20系列芯片出货量预计超过100万枚。按一枚H20芯片价格约1.2万美元算,它将为英伟达带来超过120亿美元收入(按美元、人民币汇率1∶7.1计算,约合854亿元人民币)。同期,中国市场某国产主流AI芯片出货量预计约为55万枚。但多位供应链人士认为,SemiAnalysis预估出货量偏乐观,高于实际情况。
目前中国市场AI芯片主要来自英伟达和华为。除此之外,少数科技公司、创业公司也在自研AI芯片,部分经销商还在通过多种渠道采购英伟达AI芯片。
也就是说,2024年中国市场先进AI芯片(可同时用于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的AI芯片。如英伟达的A100/A800、H100/H800、B100、H20等,华为昇腾910系列)出货量在100万枚以上。只看绝对数量,这个规模并不小。那么,算力究竟是短缺还是过剩?
《财经》从多个科技云厂商、部分电信运营商人士处了解到,“短期够用,长期短缺”是他们的共同判断。短期来看,现有智能算力能满足基本业务需求,局部甚至存在过剩现象。但长期来看,AI应用落地需要更多算力。因此,各家采取了“适度超前投资”的策略,仍在大规模采购算力。
一位科技企业战略规划人士的观点是,目前算力市场供需总体平衡,但局部不均。大型科技公司(华为、阿里、字节跳动、腾讯、百度等)、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即使算力够用,也会坚持超前投资。2023年跟风囤芯片的中小服务商正在降价出售闲置算力,这里出现了“局部过剩”。
谁在投资算力?
中国市场上,目前在大规模采购智能算力的主力军是大型科技公司(华为、阿里、字节跳动、腾讯、百度等)、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地方城市及央国企。
大型科技公司拥有云计算业务,需要大规模投资智能算力——也就是采购芯片和服务器,租赁土地建设数据中心。这些算力投资会在科技公司的资本支出中有所体现。
几个拥有云计算业务的科技公司资本支出都在快速增长。华为、字节跳动不是上市公司,未披露相关数据。2024
年上半年,阿里、腾讯、百度的资本支出总和高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121.6%。这一增速是2018年以来的最高点,且增长趋势短期不会改变。
图1:阿里、腾讯、百度资本支出(2021年一季度-2024二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