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中国失业率统计指标的必要性
今年9月末,中央出台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24条意见,把高质量充分就业放到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并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经济增速下行期,以包括就业优先政策在内的一揽子政策举措来稳经济保民生,非常必要,也很紧迫。
中国走出新冠疫情已近两年,人们期待的消费和经济复苏缓慢,其主要诱因在于居民收入和就业面临重重挑战。一方面是企业在经济弱复苏的形势下降本增效,另一方面是每年超千万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即使不考虑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等因素,仅仅劳动力市场总量的这一减一增,就凸显了当下的严峻状况。
今年8月,更新后的全国青年失业率(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岁-24岁劳动力)升至18.8%,达到今年以来高点,这明显高于经合组织(OECD)最近月份(7月)11.2%的平均水平;在全球青年失业率已降至15年来低点——13%左右的时候(国际劳工组织2023年全年平均值),中国的数据就显得较为突出。虽然中国总体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与疫情前(2019年7月)的数据大体持平,但需要看到,政府完成每年新增就业人数的预期目标越来越难。此时,不仅政府的工作应当聚焦于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而且,未来追求的经济增长应当是创造就业的经济增长。
在未来一段时期,作为检验政府工作成效的判断指标,就业及失业率就显得与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为此,需要更灵敏、更广谱的数据来跟踪反馈就业市场的变化,目前的城镇调查失业率难堪此任,需进行必要的改造和扩充。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财经》2024年2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