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求不足会对经济社会运行带来全方面破坏。严重的需求不足让市场经济快速停摆,没那么严重但是持续时间太长的需求不足也会伤及经济根本。
造成需求不足的最初诱因有很多,比如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国际市场的突然变化、大规模的传染病、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等。一旦最初的诱因触发了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就成为一个新的、独立的问题,脱离了造成需求不足最初诱因。需求不足的本质在于支出-收入-信贷之间形成了负向循环。
解决需求不足,关键在于扭转负向循环中的快变量,投资是快变量消费不是,企业盈利是快变量劳动者收入不是,信贷是快变量。快变量解决好了,负向循环打破了,慢变量也会跟着一起好转。降低政策利率和扩大举债增加政府支出,是阻断负向循环的最有效政策工具,关键是力度要够,力度不够就成了添油战术。当需求不足来袭的时候应该集中精力,先把这个最大的威胁解决好,避免经济脆弱性的叠加。这个问题解决了,很多需求不足的次生灾害少了,解决其他更长期的、结构性的问题会有更大腾挪空间。
需求不足对经济社会运行带来全方面破坏
需求不足是一种并不罕见的市场失灵现象,处理不当破坏力很大,经济社会运行方方面面都受影响。国内外历史上有很多需求不足的案例,上世纪20年代末的大萧条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不足,当时大部分工业化国家经济崩溃。日本经济失去二十年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不足,日本经济一下子从神坛跌入谷底。对于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需求不足更频繁地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民生的挑战。
中国近十年来频繁遭遇需求不足挑战,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以后,需求不足更加凸显。需求不足的直接影响是居民收入和就业增长压力,企业的盈利压力和偿债压力,股票和房地产估值压力,金融机构坏账和金融市场风险压力等等。需求不足环境下,哪怕产业升级和经济资源配置效率还不错,供给还不错,但是由于需求跟不上,大家都愿意工作但是好的工作机会减少,大家都努力工作但是收入和盈利难以增长,经济增长缺少获得感。收入和盈利增长压力持续时间长了,对未来的预期和信心也会减弱。
需求不足还会带来很多并发症,比如需求不足环境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地方政府为了缓解收入压力会增加税收征管力度、增加非税收入或者留下大量企业欠账,营商环境更加不利。再比如,需求不足环境下,往往是缺少积累的新企业、小企业最先倒闭,新员工和新项目最先下马,对未来的长期增长也会带来不利影响。还有,需求不足环境下,进口下降,大量商品不得不在国外市场上找销路,贸易顺差大幅上升,国际贸易争端也随之而来。
总之,需求不足是个很要命的问题。严重的需求不足让市场经济快速停摆,没那么严重但是持续时间太长的需求不足也会伤及经济的根本。
认清需求不足的本质
中国近年来采取了很多措施应对需求不足,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走出需求不足局面,需求不足的危害有进一步放大趋势。通过加深对需求不足的理解,透过错综复杂的现象认清需求不足的本质,才能在决策上面挡得住噪音,下得了决心,真正阻断需求不足。完整地理解需求不足,需要很复杂的宏观经济模型才能做到,这里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需求不足的要害在什么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