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立场”成为2024年中国货币政策的一大关键词。
6月陆家嘴论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首次提出,中国货币政策的立场是支持性的,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
现实中,宏观经济运行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金融数据显示,9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59万亿元,同比少增7200亿元,贷款余额增速环比回落0.4个百分点至8.1%。
政策先知先觉。在9月2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潘功胜宣布一揽子增量货币政策,包括:全面降准降息、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等支持房地产市场五项政策,新设两项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同时强调,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5%左右)。
上述会议特别强调,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在中金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看来,该表述与7月政治局会议“稳健的货币政策”相比力度更强。“今年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相对稳健转向更为宽松的过程,重要的转折点即在9月下旬。”
“政策转向的主要催化剂包括内外两方面,即‘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要求和海外经济体降息缓解汇率压力。”林英奇表示。
与此同时,6月底以来,央行着力推动货币政策框架优化变革,具体包括明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淡化MLF的政策利率色彩,收窄利率走廊,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等。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财经》表示,今年的货币政策框架优化变革中,有两大变化值得关注:一是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增加国债买卖,这是推动中国央行向现代货币政策框架迈进的重要一步;二是首次创设两项支持股市的新工具。
中国银行研究院报告称,预计四季度及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5.1%和5%左右;若外部风险与冲击加大,稳增长政策效果有限,内需恢复不及预期,预计四季度及全年GDP分别增长4.7%和4.8%左右。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一场闭门研讨会上表示,“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其支持对象就是财政政策。“比如国债供给增加后,可能导致国债收益率上升,央行可以加大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国债,维持国债收益率不变,以支持财政政策发力。”余永定说。
展望四季度,林英奇认为,货币政策将延续9月以来较为宽松的方向,首要目标是按部就班推进本轮政策组合拳如期落地,促进四季度经济目标的完成、为2025年实现良好开局。
流动性合理充裕
年初以来,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总体上合理充裕。
数据显示,年初以来,DR007(7天期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大部分时间运行在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上方。
据国投证券测算,2024年以来DR007基本持续运行在“逆回购利率+7bp(基点)”的位置,走势极为平稳,其波动率也下降至历史最低的0.08%。
与往年相比,DR007与政策利率的偏离度也呈收窄趋势。以7月资金面为例,据国投证券统计,近五年7月DR007偏离政策利率的幅度均值为-17bp,但今年7月DR007月均值高于政策利率6bp。
林英奇对《财经》表示,从DR007来看,2024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基本稳定,相比7天期逆回购利率中枢持平略高,并未出现2020年中、2022年三季度那样大幅偏离政策利率中枢的情况,体现出货币政策“发挥央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的目标更加有效。
此外,7月央行公告将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操作的利率分别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减20bp、加50bp,适度收窄了利率走廊宽度,也体现出这一导向。
“今年央行流动性投放整体维持削峰填谷的操作模式,操作规模在流动性相对充裕时段往往为百亿以下的散量,而在月中税期、月末、季末等流动性压力季节性抬升阶段则会放量至千亿以上。”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另一方面,7月22日以来央行每日OMO(公开市场操作)从价格招标转变为数量招标,央行确定操作利率后,投放规模完全由市场需求决定,体现了央行呵护流动性市场合理充裕的态度,同时兼顾推进数量框架向价格框架的转型。”
与此同时,国债获各路资金大举增持,1年期国债等短端品种收益率持续下行,与DR007产生倒挂。
Wind(万得)数据显示,年初至今,1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以上波动下行至当前的1.5%左右,其间一度逼近1.3%。2月末以来,该品种收益率就与DR007倒挂。
明明表示,近期资金和短债利率倒挂现象更加明显,1年期国债和R007(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利差倒挂幅度走阔,5年期国债利率也运行至R007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