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投资人对SaaS公司的五个判断
作者 吴俊宇
发表于 2024年12月
从软件公司及“云转型”进度来看,国内大部分软件公司与国际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图/IC

十年前,中国SaaS产业(Software as a Service,企业服务软件的一种交付方式)诞生了一批创业公司。当时,“云转型”是全球企业服务软件公司的技术主流。

“云转型”,指企业服务软件商业模式、技术形态的变化——从本地部署的买断制软件,转型成按年/月订阅付费的在线SaaS软件。当时,在“云转型”背景下,很多从业者乐观地认为中国会诞生下一个“Salesforce”这样的企业服务软件巨头。

依靠“云转型”,Salesforce目前是全球最大SaaS企业,市值高达2801亿美元(约合19887亿元人民币,按美元、人民币汇率1∶7.1换算,截至10月21日数据)。今天中国市值最高的企业服务软件公司是金山办公,市值仅为1316亿元人民币(截至10月21日数据)。无论从软件公司的规模,还是从“云转型”的进度来看,国内大部分软件公司与国际企业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SaaS产业从业者曾经预想的乐观局面并未出现。与此同时,过去两年中国的SaaS市场迎来了变局——中国创投市场的美元基金在减少,曾经依靠美元基金兴起的SaaS创业企业面临盈利压力。2023年以来,悲观的声音不断出现,“中国市场不需要SaaS软件”等说法不断被从业者讨论。

国际市场调研机构IDC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97.1亿美元(约合689亿元人民币,按美元、人民币汇率1∶7.1换算)。目前,中国SaaS产业看似规模不大。但重要性是,它是云计算(IaaS基础设施、PaaS平台软件、SaaS应用软件)产业不可缺少的一环,更是软件产业未来转型的方向。

图1:近十年中国新经济一级市场融资币种结构(2014年-2023年)

注:时间截至2023年12月15日。资料来源:IT桔子,《财经》整理 制图:于宗文

事实上,中国的SaaS产业一直在顽强成长。它既不像十年前很多从业者想的那么乐观,也不像今天很多从业者想的那么悲观。

今年10月,《财经》与高成投资董事总经理郭宇翔对话,讨论了中国SaaS产业这两年的变化。高成投资2018年成立,是一家专注SaaS产业的投资机构。过去七年,高成投资投资了30多家中国SaaS企业,其中包括有北森、明源云、有赞、涂鸦、畅捷通等各领域的龙头公司。郭宇翔在对话中提到了五个判断。

一、不计代价增长、盲目复制美国,这是中国SaaS企业踩过的两个坑。

二、2024年,SaaS企业到了必须盈利的拐点,不盈利的企业会被洗牌。

三、建立核心竞争壁垒,SaaS企业“要做小池塘的大鱼,别做大池塘的小鱼”。

四、对SaaS企业来说,出海、国产替代、AI转型是当下现实,而非概念炒作。

五、十年前大家对SaaS行业过度乐观,今天又对SaaS行业过度悲观。

以下为对话实录(为便于阅读,内容有适度优化和精简):

判断一:不计代价增长、盲目复制美国,这是中国SaaS企业踩过的两个坑

《财经》:过去十年中国SaaS企业踩过哪些坑?

郭宇翔:我们总结过“SaaS企业成长中的十大陷阱”。一句话概括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违背客观规律。SaaS企业本来该帮客户做精益管理,结果自己的精益管理都做得不好。最典型的就是大干快上,激进投入、过度投入、超前投入。

很多SaaS企业亏损,仔细拆解原因发现是盲目多元化导致的过度研发。产品A还没有做的特别成熟,就开始上马产品B、C、D。这些SaaS企业,首先要反思什么是有质量、有效率的增长。

《财经》:一些SaaS企业说,Salesforce等美国SaaS企业的典型成长路径就是亏损多年最后才盈利。为什么这种学美国SaaS亏损十多年再盈利的想法在中国不成立?

郭宇翔:在经济高速增长、资本非常活跃、低利率的环境时,创业者、投资人有一种错觉,好像亏损是天经地义的,大家都能容忍亏损。但经济承压、高利率时,大家突然发现大潮退去后谁在裸泳。其实这不仅是中国SaaS企业遇到的问题,过去三五年的小周期里,美国乃至全球SaaS企业都遇到了这个痛苦的过程。

如果我们深入挖掘,会发现优秀的SaaS企业,比如Salesforce在经营现金流层面早已经盈利了。它的亏损只是会计准则下的亏损。它的现金流足够覆盖成本,很早就开始了正向循环。但我们很多SaaS企业对此有误读,觉得别人亏损好像我亏损也理所当然。

另外,有个朴素的常识,不管看企业最终报表,还是看LTV(客户终身价值)、CAC(客户获取成本)等指标,SaaS企业的单位经济模型必须是健康的。

判断二:2024年,SaaS企业到了必须盈利的拐点,不盈利的企业会被洗牌

《财经》:很多SaaS企业负责人提到投资人要求他们2024年必须盈利。为什么投资人以前接受亏损,现在要求盈利了?

郭宇翔:“盈利”确实是2024年SaaS行业的关键词,这不是偶然。作为一个商业机构,必须有自洽的商业逻辑和可证明的经济模型。只不过今天资本市场在收缩,融资越来越难。这倒逼创业者和投资人重新重视盈利的节奏。

过去两三年,创业者、投资人都在回归理性,为增效降本、效率优化做了很多努力。高成投资投资的30多家SaaS企业,今年80%以上都实现了盈利。有接近25%能有1亿元以上的净利润。

行业健康发展,需要所有参与者共同营造。过去几年,中国SaaS产业踩了坑。客观来讲,投资机构也需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里面包括一些不切实际的预期。比如,市场景气时,希望以互联网的免费补贴思维去投资软件行业。这倒逼一些企业为了增长不得不做一些低质量收入。

本文刊登于《财经》2024年2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