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跌撞撞的乌托邦之旅
作者 郭金兴
发表于 2024年12月
19世纪英国的钢铁工业。图/视觉中国

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是何面貌或者应当具有何种特征,古今中外伟大的思想家曾经有过广泛而深入的思考。尽管有些想法可能不切实际,从而被人称之为“乌托邦”,但是,正是这些思想主导了人类的历史,左右了人类的行为,积年累月才形成了如今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格局和多种多样的意识形态。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大约有5000年至8000年,与如此漫长的时间相比,过去的100多年堪称短暂,然而,人类社会的整体面貌在这短短100多年中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人类的全部历史上,也许从来没有像“漫长的20世纪”那样,将如此众多的乌托邦真的付诸实践过。在追求人类乌托邦的历程中,这是一段辉煌与苦难、崇高与卑劣、暴虐与温情并存的经历。人类是否已经实现或者正在实现自己的理想国,还是曾经的梦想已经破灭,新的乌托邦尚未出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史教授布拉德福德·德龙(J. Bradford DeLong)在《蹒跚前行:1870-2010年全球经济史》一书中试图要回答的正是这些大哉问。

在这部著作中,布拉德福德·德龙将1870年-2010年这140年的历史称之为“漫长的20世纪”,就像之前历史学家通常会把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1789年至一战爆发前的1913年之间的100多年称为“漫长的19世纪”。作者这样做因为正是在1870年之后,人类社会从整体上开始摆脱马尔萨斯陷阱,以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增长”从西北欧极少数地区扩展到更为广泛的北方国家,由此惠及的人群也从极少数富贵之家,逐步扩大至更为广泛的民众。尽管1870年之前的一个世纪爆发的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但只有在1870年之后,这次革命的后果和成就才真正具有了世界性的影响。

使人类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最为直接的原因,是知识和技术进步的速度明显加快了。16世纪之前,人类知识的积累即使不是完全停滞的,也是极为缓慢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时断时续的。古代的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都曾经出现过一些繁荣的王国或者帝国,但多数最终都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甚至记载其辉煌经历的文字也无法辨识。

本文刊登于《财经》2024年2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