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逝世100周年。从2023年开始,全世界范围内陆续举行了一些纪念活动,其中尤以英国和剑桥大学为甚。当然,马歇尔是英国和剑桥大学的瑰宝,在那里向来备受尊重,相关的纪念活动在英国和剑桥大学最多、最隆重并不令人意外。
毫不夸张地说,是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第一版出版于1890年)塑造了20世纪的经济学面貌,直到21世纪的今天,这本书仍然被广泛视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石。
但是,主流经济学后来的发展,尤其是它的数理化、模型化,即按照物理学等科学的思路进行建模和分析,与马歇尔本人对经济学的设想并不完全相同。虽然马歇尔自己就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但他却提倡使用日常语言,而将形式化的数学推理部分放到脚注和附录中。他认为,在经济学中,数学只是检验经济假说的内在一致性和系统连贯性的工具,而不应该成为生成假说的主要媒介。
事实上,马歇尔将经济学定义为“对日常生活中的人的研究”,而且他强调的是人的社会因素,同时他又认为,如果说要用一门科学学科与经济学进行类比,那么合适的学科是生物学而不是物理学。因此,对于马歇尔来说,经济学的“圣地”是生物学。这是马歇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预言。
马歇尔采取的一种更宽泛、更务实的经济学方法,这与后来狭隘的、只关注在约束性假设下稀缺资源的配置的标准经济学分析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另一个极具远见的观点是,知识、组织(制度),乃至生态(区域和环境),都是与资本、劳动力和土地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这是马歇尔提出的另一个重要的预言,从后来的经济学的发展来看,它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含义(还有其他更多的含义,无法一一列出):1.在今天人们常说的“知识经济”中,尤其是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知识、创新和学习已经成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2.马歇尔当年在研究各种“工业区”时指出的“工业氛围”的优点(其源于特定和相关行业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在今天关于集聚经济、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的大量研究中得到了回响。3.关于创业和商业的生态环境及区域性创新生态系统的经济学研究,以及强调动态能力、互补性、合作型竞争、共同创造和创新的新管理战略思想,也都植根于马歇尔的传统。
因此,马歇尔逝世100周年,为我们重新审视他对经济学的贡献,讨论他的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和政府含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特别是,考虑到主流经济学目前正持续受到来自经济学界内部和外部的批评(因为它在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结果方面受到了一系列严重的挫折),“回到马歇尔”,回到现代经济学的出发点,似乎是一个合理的起点。
当然,对于马歇尔的思想对现代经济学的意义,也有人不以为然。例如,经济学家戴维·科兰德在1995年说,“马歇尔过时了,对本科生来说,(他的理论)充其量是一块教学所用的垫脚石,此外,他与现代经济学就基本上不相关了。”这种观点当然有失偏颇。
完全出于巧合,2023年开始,在汪丁丁教授的推荐下,我翻译了两本声称要“回到马歇尔”的书。一本是何梦笔、克里斯蒂安·赫德勒的《新经济学原理:市场的科学》,一本是小杰拉尔德·A·科里的《生物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马歇尔的预言》。
《新经济学原理:市场的科学》:马歇尔式的新综合
从形式上看,这本书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非常相似:几乎每一页都有边注,而且正文全部采用日常语言,没有一个公式。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说明了他们的初衷,“本书的两位作者复兴了一种被冷落已久的教科书体裁:‘原理体’……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经济学这门学科从头到脚加以改造——
当然,这种改造必定是建立在以往的成就的基础上的。采用‘原理体’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事实上,在本书的许多章节的写作中,我们确实都把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当成了模板。”
更重要的是,与《经济学原理》体现了“经济学大综合”相类似,《新经济学原理:市场的科学》也是一本创造性的新综合之作,因此从内容上看,它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跨学科性和开放性。《新经济学原理:市场的科学》涉及的知识领域极其广泛,从认识论、进化论、生态学,到能源、历史和技术,再到多元主义、生态主义和环境主义,全都纳入了综合的范围,并且非常强调动态和进化。
全书致力于以跨学科的方法构建基于真正普遍的基本原理的“新经济学原理”。它们是以进化原理为基础的,采用了认知科学、神经生物学和社会网络理论等现代方法,不仅适用于人类行为,而且可以应用于生态和地球系统。这些领域的综合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工具,利用它们可以重新思考当前的经济制度和实践,以应对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巨大挑战,包括生态极限、不平等、移民,以及对未来全球经济秩序的设计。
整本书的跨学科综合,是建立在如下三个基点之上的。第一个基点是,本书追随马歇尔的脚步,以市场为焦点来讲授经济学原理。作者们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直到今天依然如是——经济学一直是由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定义的。这个特征推动了经济学向其他学科领域的显著扩展,同时也淡化了它自身的特征,使经济学这个领域越来越趋向于仅仅将数学建模和计量经济学应用于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分析,而不再专注于一个有明确定义的对象。相比之下,在马歇尔那里,关注的焦点是非常明确的:经济学就是市场的科学。
作者们强调,市场是一个拥有自身地位的科学对象领域,需要有一门专门的科学学科来进行研究。以这种方式确立经济学的自主地位,一方面意味着要将经济学与实体经济的表现之间的联系置于经济学方法论讨论的核心位置;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绝不仅仅是任意的建构物,而是存在着的对象,因此这也就意味着经济学研究必须把“述行性”的视角与彻底的“物质主义者”的视角或博物学家的视角结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