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舞蹈艺术教育路径探索与教材开发
作者 王阳文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 要:在国家的美育方针指引下,新时代艺术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技工院校作为技能人才的教育基地,承担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任,艺术教育在技工院校美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舞蹈艺术教育依托舞蹈艺术特征,发挥舞蹈在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过程中的特点和优势,通过聚焦于身体感知与体验、表现与创造,实现美育目标。本文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特点,主张结合舞蹈本质属性,深挖舞蹈教育内在原理,整合舞蹈专业知识结构,探索高质量的技工院校舞蹈艺术教育教材的开发路径。

■关键词:技工院校;舞蹈艺术教育;教材开发

2020年以来,全国各级各类院校根据国家提出的美育新要求,采取各项措施将美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作为实施美育重要途径和领域的艺术教育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加强。美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教育,而是以提高审美和艺术素养为目的、以培养人格和品质为目标,以非强制性的教化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对美的追求和享受,实现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的整体教育。作为概念,美育的原理和意义一直被探讨和重视;作为教育内容,美育则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来实现,由此各类形式的艺术教育就成为美育实施的抓手和路径,这一点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实践中都有异曲同工之处。我国艺术教育课程承担着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根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小学必须开设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课程;大学阶段艺术模块课程已被列为本科阶段的必修课;中职、高职、技工类院校的艺术教育美育课程也都在大力推进。

新时代美育、艺术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审美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对于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学生,同样的美育目标需要通过不同的内容和路径来实现,因此美育教材的研发要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各学科专业属性,围绕美育目的进行深度探索,整合资源,深度开发。技工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承担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任,美育、艺术教育在技工院校的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美育为目标的艺术教育教材开发必不可少。

一、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与艺术教育需求

从培养目标和侧重点来看,技工院校以培养具备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为目标,满足社会对技术工种的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毕业后学生主要胜任和从事机械制造、电工电子、社会服务等具体操作行业的工作。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技工教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技工教育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需要技工院校培养具有高端化、多样化技能水平的高级人才,培养具有职业创新和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所以,加强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与学,成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新举措和重要途径。

学校作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国家日益提高的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标准,一方面还要解决好技工院校学生实际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专业技能外,更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学习与创新能力、良好人文素养、高尚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人才,为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基于此,在美育方针指引下,包括舞蹈艺术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在这一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要基于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探索出能够真正滋润心灵、培养美德,带动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的艺术教育路径。

二、以身体教育为基础的舞蹈艺术教育路径和价值理解

从学科专业教育逻辑来看,美育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从实践操作来看,美育目标要通过各类艺术教育才能实现。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舞蹈艺术因其独特的属性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价值。

本文刊登于《职业》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