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技工院校音乐鉴赏与实践教学的新样态
作者 刘强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 要: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赋能课堂教学日益普及。音乐鉴赏与实践作为技工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化技工院校音乐鉴赏与实践教学,本文提出“数字赋能教学、数字赋能表现、数字赋能远教和数字赋能评价”教学策略,通过实施这四个维度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数字赋能;技工院校;音乐鉴赏;音乐实践

随着信息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对于技工院校学生而言,音乐鉴赏与实践课程不仅是一门必修课程,更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字赋能技工院校音乐鉴赏与实践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进而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一、数字赋能教学,创新课堂模式

数字赋能课堂是一种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化资源来优化、提升教学效果的课堂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精心选择数字化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因此,在音乐鉴赏与实践教学中,通过引入数字技术和数字化资源,可以实现教学形式的创新,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比如,《音乐鉴赏基础》一课中音乐要素和音乐语言调式教学环节,学生对于大调式和小调式的调式色彩往往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教师巧妙地运用数字音乐软件,选取同一段旋律,通过数字音乐软件现场进行大调式和小调式的转换,并让学生对比聆听。这样,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两种调式色彩和音乐特征上的差异,从而更准确地判断出大调式和小调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还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此外,数字赋能不仅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与途径,为师生打开了广阔的学习天地。借助视频、音频、图像等多媒体内容,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深入领悟其深层含义及文化背景。以中国民歌课程为例,在探讨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时,学生仅凭书本知识难以全面理解长调的特点。此时,教师巧妙地运用教学视频素材,打破时空界限,生动展现了蒙古族的音乐文化与生活场景。

本文刊登于《职业》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