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技工院校“音乐鉴赏与实践”课程的教与学原则
作者 马琦玥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 要:新时代对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需求,离不开技工教育的培养与支持,离不开技工教育体系高质量、综合全面的建构,离不开艺术教育与美育带给学生的启发性成长。本文以“音乐鉴赏与实践”课程对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为逻辑思考起点,聚焦探讨“音乐鉴赏与实践”课程及其教材编写的建构原则,通过“4个1”教与学原则的构想与实践,助力学生习得音乐文化,形成音乐鉴赏素养,获得音乐文化资助个人美好生活的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新时代技工院校;“音乐鉴赏与实践”课程;教与学原则;生活音乐学

在全面推进和升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技工院校艺术通识教育的新征程中,注重社会制度、学科制度、行业特点、艺术本体、学生成长、现实需要,是“音乐鉴赏与实践”课程的教与学及其教材建设与编写的重要取向规格和路径。因为,技工院校实施美育与艺术通识教育,是确保“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方法。笔者聚焦探讨“音乐鉴赏与实践”课程的教与学内涵,主张和阐释“4个1”教与学原则与实践取向,一是希望促进课程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基于教与学特性厘定“音乐鉴赏与实践”课程教材的编写思想。

一、音乐鉴赏对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技工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职业教育又是中国教育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一是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时代技工院校不能缺失艺术教育;二是高质量开设“音乐鉴赏与实践”课程,是全面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技工教育体系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如何全面和深化开设新时代技工院校艺术教育课程及其教材编写,是目前着力加强和改革深化技工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一)音乐鉴赏是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的必要手段与环节

无论是从学习和从事音乐的专业人那里,还是从音乐的业余爱好者那里,都会获得他们由衷发出“原来懂音乐有这么多好处”的感叹。形成乐观、优雅、开朗、放松、理想和有魅力的人生气象,甚至让耳朵的听力超过一般人,都是学习音乐获得的最实在与最根本的好处。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音乐鉴赏与实践”课程的作用和价值还远不止于此。

1.音乐鉴赏是美育的重要实现路径和环节,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在“突出综合素质和通用能力培养”中强调“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美育课程,规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音乐鉴赏作为技工院校音乐类重点建设课程,便成为新时代技工院校落实美育方针和实践美育的重要实现路径和环节,其价值和作用应给予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在艺术领域中,音乐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以其跨越语言的抽象性以及跨越文化障碍的普遍性,被认为具有令人着迷的哲学性与科学性。德国著名作曲家巴赫研究和创作的《十二平均律》《哥德堡变奏曲》,将数学理论的对位手法运用于音乐中,业内甚至有“能把巴赫弹好的人数学一定很好”的说法。实践早已证明,音乐教育对于想象力、原始创造力的培养是不可替代的,这一点恰恰是技工教育中需要的教育力。作为感受力、想象力、专注力、理性分析并重的“音乐鉴赏与实践”课程,自然是技工院校实施美育的重要路径和环节,是深化助力培养大国工匠的有效切入点和培养训练方法。

2.音乐鉴赏是对艺术听觉能力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本质在于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一首音乐作品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完成的,转瞬即逝。这与观赏一幅画有很大不同,面对一幅画作,即便观赏者在欣赏过程中思想开小差,或插入其他话题的谈论,但当注意力回到画作本身时,那幅画依旧在那里,可以反复观看。而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如果聆听者没有专注地听,就无法听到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就没有更进一步探讨作品的基础,尤其是若想抓住音乐的核心语句,把握音乐的基本逻辑与结构,就更需要专注聆听,这种专注力,正是大国工匠的必备素养。

(二)音乐鉴赏是技工院校学生学习感悟生命的必经之门

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音乐的起源来说,无论是劳动说、游戏说、模仿说、情感说、语言说,还是神秘说,均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息息相关。时至今日,音乐依旧浸润在人们生活的细节与仪式中。不仅如此,音乐更是人们情感与情绪的一种正向表达。

本文刊登于《职业》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