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在推动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枣庄工程技师学院产业学院为例,结合枣庄市新能源汽车锂电产业的发展,产业学院在协同育人方面的实践成果,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和实施路径,以期为其他地区的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产业学院;协同育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技工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创新育人模式。产业学院作为技工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实施协同育人机制,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生产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锂电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撑产业,其发展速度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枣庄市作为山东省的新能源汽车锂电产业重要基地,近年来在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学院作为连接产业和教育的重要桥梁,其在协同育人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一、枣庄市新能源汽车锂电产业发展现状
枣庄市依托丰富的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锂电产业。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培育本地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目前,枣庄市已拥有多家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如中材锂膜、吉利欣旺达等。这些企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产业学院提供了实践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产业学院协同育人面临的困难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产业学院协同育人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如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缺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产教融合、优化师资力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推动产业学院的协同育人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在枣庄工程技师学院的实践
(一)基本情况
枣庄工程技师学院长城汽车产业学院以校企合作的全新模式,致力于建设集生产性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技术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为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平台。长城汽车产业学院的专业设置紧密对接产业发展,特别是与长城汽车集团等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了一系列与新能源汽车锂电制造、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相关的专业。
在教学模式上,长城汽车产业学院采用了“双元育人”模式,即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通过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实习实训等方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此外,长城汽车产业学院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项目化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毕业生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在校企合作上,长城汽车产业学院与长城汽车集团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企业不仅为产业学院提供了实习实训场地和设备,还参与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活动。这种深度的校企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长城汽车产业学院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学院与企业共同构建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同时,产业学院还通过引入企业导师、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等方式,加强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