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GSD模型“三纵四横”托幼一体化人才能力框架及课程体系重构探究
作者 郝誉 蒋金萍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 要:随着我国幼儿教育年龄不断降低,托幼一体化已成为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基于PGSD能力分析模型,解析幼儿教育行业企业典型职业活动和工作任务,构建“技能新手—技能熟手—技能专家”“三纵”进阶PGSD能力指标,嵌入竞赛要求和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建立“岗课赛证”“四横”融合课程体系,包含工学一体岗位课程、技能竞赛教育课程、技能证书培训课程、校企合作实践课程和综合素质提升课程。

■关键词:PGSD能力分析模型;托幼一体化人才;课程体系

一、相关概念

(一)PGSD能力分析模型

PGSD能力分析模型是一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工具,主要用于分析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该模型基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从职业岗位群出发,梳理典型职业活动,分解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工作任务,继而得出不同任务下的技能要求。PGSD能力分析模型中的P代表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技能,即职业能力;G代表人文与社会、信息技术、语言等通用能力;S代表法律法规、公民责任、职业道德等社会能力;D代表创新创业、辨析思维、批判思维等发展能力。运用PGSD能力分析模型得出的综合职业能力框架,可以用于构建“能力本位”的某一学段或者各学段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

(二)托幼一体化人才

托幼一体化人才可理解为拥有保教一体能力,并能够开展0~6岁年龄的幼儿教育的人才。相较于传统的幼儿教育教师,托幼一体化人才需要同时兼顾0~3岁与3~6岁保育和教育的连贯性、衔接性,寓教于保、保教融合、托幼一体化。随着我国儿童受教育年龄的下移,托幼一体化已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推进托幼一体化的过程中,师资素质是关键因素。要培养满足托幼一体化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职业院校应主动满足社会需求,对接托幼岗位。PGSD能力分析模型,着眼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分析企业实际岗位需求,构建行业人才成长阶梯,开发职业教育某一学段或各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人才需求到教育教学的过渡转化。

二、基于PGSD模型的“三纵四横”能力分析路径

(一)“三纵”进阶PGSD能力框架

通过文献审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调研本专业面向的行业企业新变化,对“技能新手—技能熟手—技能专家”3个纵向成长阶段技能人才结构、层次、数量和工作的新要求以及行业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进行分析,明确各层次人才可直接胜任的岗位群或通过实践可逐步胜任的、可延伸的岗位群。邀请企业一线专家、课程专家与专业骨干教师,构建“三纵”进阶PGSD能力框架。

本文刊登于《职业》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