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文化视角下高铁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 李雅昔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 要:我国进入高铁时代,高铁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快捷的出行方式。职业院校高铁乘务专业作为高铁乘务人员的主要培训基地,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将高铁文化融入人才培养,以满足新时代对高铁乘务人员的要求。本文探索通过校企合作将高铁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以校企双方联合教学、高铁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与校园文化,实现高铁乘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与高铁文化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高铁文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课 题:本文系2024年度商洛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课题“依托高铁站城一体化建设 推动商洛经济社会发展”(课题编号:JYKT202406)的研究成果。

2008年,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高铁时代。随后,我国高铁快速发展,形成了“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至2023年底,中国高铁里程高达4.5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高铁具有高速、安全、舒适等特点,已成为人们短途出行的首选。职业院校高铁乘务专业作为高铁乘务人员的主要培训基地,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将高铁文化融入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培养。

陕西省在建的“西十”高铁和“西康”高铁均途经商洛市,并在商洛市设有多个站点。这两条新建的高铁,一方面将为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高铁乘务专业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随着高铁服务标准的提高和覆盖范围的扩大,也对高铁乘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新时代对高铁乘务人员的要求,学校应在提高学生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将高铁文化融入人才培养。

一、高铁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行为规范、传统习俗和精神风貌等。它是企业成员共同遵守的一种非正式规则,对员工的行为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企业文化由以下三个层面构成:首层层面的物质文化(企业“硬文化”),即企业可见的“硬性”文化元素;中间层面的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支撑结构;核心层面的精神文化(企业“软文化”),代表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追求。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吸引力、忠诚度、工作满意度以及企业的整体绩效都有重要影响。一种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员工积极参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高铁文化作为铁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点和内涵。高铁文化不仅体现了铁路行业的专业性和技术创新,还包含了对安全、效率、服务和环保等方面的追求。高铁文化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高速度运行,高水平安全,高品质服务”,高铁文化在铁路企业的建设、管理、运行各环节中不可或缺,同时能够促进从业人员提高核心技术、提高个人素质。因此,高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提升了铁路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形象,也为铁路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将高铁文化融入职业院校高铁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将高铁文化融入高铁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及铁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铁乘务专业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

经过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学习后,高铁乘务专业的学生掌握了丰富的职业技能,这为他们适应铁路企业相关岗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若学生缺乏高铁文化知识,在进入铁路企业后,将会出现许多问题,对学生与企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缺乏服务精神,认为高铁乘务工作只需做好门岗、车内巡视等工作,在与旅客沟通、处理突发事件时服务态度不端正,在沟通中就可能出现误解甚至冲突,影响服务质量;缺乏责任感,一旦遇到问题时,就会将问题推给同事或领导处理;缺乏创新意识,只注重旅客的共性服务,忽视了不同层次旅客的个性特点,会导致在服务过程中出现不专业的行为,影响旅客的满意度和企业形象。因此,具备高铁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从业后个人价值的实现。

(二)高铁乘务专业高水平发展的需要

职业院校在制定高铁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将高铁文化的培育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

本文刊登于《职业》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