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应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课题组在整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五维四域”劳动教育实践模式。实施该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道德观,提高劳动认知、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对于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技工院校;“五维四域”;劳动教育;劳动实践
■课 题:本文系第一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规划课题“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启示下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研究”(编号:ZJS2022YB113)的研究成果。
2020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要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2020年7月,教育部研究制定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由此可见,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实践策略的研究很有必要。
一、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研究现状
近年来,学者们围绕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劳动教育的内涵、劳动实践活动设计、劳动评价、劳动教育实践(实施)路径、教劳结合、劳动技术教育、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等做了大量研究。
例如,张妍和曲铁华认为要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须培育正确劳动价值观和态度,构建整合性、开放性的实践体系,构建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体系等。马善云提出,要做好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工作;构建以劳动教育为主的课程体系;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注重建设具有新时代劳动观的教师队伍;打造协同联动的劳动教育格局。张随学研究指出,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家庭家务劳动、校内日常劳动、校内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等途径落实劳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周中艳、潘静等研究提出,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大力加强“七个融入”,即将劳动教育融入实习实训课程教育;将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将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将劳动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将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将劳动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岳海洋认为应丰富高校劳动教育路径,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和学校各类组织作用,以及在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注入劳动教育的元素。
通过以上研究可知,学者们对劳动教育实践路径进行了较多探索,但更多的是进行理论研究,形成完善、易操作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的较少,相应的劳动教育实践效果更是少有学者进行实证研究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