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路径探究
作者 陈文君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 要:红色文化教育的推进与中职三科统编教材的全覆盖,为红色文化融入课程创造了良好条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职业院校学生对红色文化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的意愿及路径选择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对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持支持态度,认为红色文化能让课程教学更具有吸引力,最容易接受的形式为主题班会>课堂教学>校外沉浸式体验式活动,最喜欢的方式分别为讲述红色人物故事和观看红色主题影视剧片段。

■关键词:三科统编教材;红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课程路径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是蕴含着丰富红色资源和厚重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形态,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多次在会议中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红色文化教育成为教育功能实现的重要内涵,也成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和红色文化教育政策力度的加大,红色文化教育地位日益凸显。中职三科统编思想政治教材于2023年9月首次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新入学一年级使用,这为红色文化融入课程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研究意义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孕育产生的,能够开发利用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养料,具有宝贵的教学价值和育人功能。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背景下,将红色文化作为重要教学素材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课堂活力,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大化。

二、红色文化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的独特价值

(一)红色文化有利于课程育人目标实现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关注人的核心素养培养,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实现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向德育目标的转变。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等,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主题主线,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国家主权意识教育,突出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鲜明的育人导向。将红色文化作为优质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二)红色文化与课程内容高度契合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内容高度契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中,学生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展开学习,系统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等核心内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而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结晶。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本文刊登于《职业》2024年2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