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兴明:公司在求生存阶段更要强化经营思维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汇川作为一家深耕核心零部件和核心软件平台的公司,我们广泛服务于中国各行各业,积累了近1万家客户资源,其中很多是上市公司。

从创业伊始,汇川就跟别人不太一样。我们这一代人多为60后,团队中不乏70后的身影。大家多出身于普通家庭,对生活没有过高的要求,但内心深处却燃烧着为国家、为产业贡献青春的热情。尤其是团队中的许多人在华为受到任总(任正非)的影响,内心深处烙印着深厚的民族工业情结。

在创业初期,面对欧洲、日本、美国对中国行业市场的垄断,我们正是怀揣着这份民族情怀,毅然决然踏入了进口替代的领域。多为进口替代,就是替代外国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地位。而汇川,并未选择以低价作为竞争手段,而是定位自己为一家致力于推动产业进步的公司。因此,我们设定了三个进口替代的“筛子”。

三个筛子是什么?首先,我们着眼于那些被外国企业忽视的领域,这些领域往往市场小、投入大、性价比高。其次,我们瞄准外国企业难以触及的市场角落。许多国外企业的研发不在中国,难以与国内客户对接,加之部分客户的基础供应链深植本土,这为我们提供了切入点。最后,我们关注那些外国企业未曾设想的领域。技术领先往往带来傲慢,使他们要求客户适应自己,这种脱节为我们创造了空间,让我们能够发现客户真正的痛点。通过这三重筛选,汇川将进口替代的策略从价格竞争转变为价值创造,专注于那些被忽视的“可靠性缝隙”。

在汇川的创业历程中,有两项关键决策尤为明智。首先是现金流管理。创业初期,现金如同生命线,是支撑企业存续的基石。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