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经济浪潮已至,但其确切定义在学界与理论界仍存在分歧,有待进一步共识。普遍认为,数字经济是依托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驱动经济发展、创造新价值的新型经济形态。当前,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引发的产业变革影响深远。把握科技革命新趋势,紧抓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必然选择。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理应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勇担重任,率先垂范。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新课题:数字经济时代的应对之道
企业经营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核心在于人和物的调配,以及软硬件的优化配置。当数字经济融入这一理论和实践框架时,人和物的关系调配以及软硬件的优化便需要鲜明地体现出“数字经济”的特色。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需求的“含数”量有宽泛的内涵和外延要求,要着重培养人才的数字化思维,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以及构建数字化赋能的治理体系。
思维是人类独有的高级认识活动,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旨在探索事物本质与规律。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具能动性的部分。人的能力差异源自多方面,包括成长环境和教育水平,但思维方式还是最底层的原因。步入新时代,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需要深刻认识并积极采纳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这或许会与传统工作模式产生冲突。人们往往依赖过往经验行事,而要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势必需要经历一场思想转变。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正重塑并将持续塑造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生态,因此,国有企业人才必须具备数字化思维方式。
在数字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离不开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关键舞台,它是拥有数字化思维的国企人才大展拳脚的地方。无论是政府还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对于推进数字基建,即体现数字经济特色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如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及工业互联网等,都已达成高度共识。强调数字基建,并非意味着对传统基建的否定,而是凸显其在核心作用、扩展范围及影响力上超越传统基建的独特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