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务角度出发 专业技术类企业这样开展绩效考核
作者 史惠铭
发表于 2024年12月

专业技术类企业的绩效考核是指其精心设定兼具科学性与全面性的定量、定性考核指标,运用合理且高效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地评价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工作职能履行情况及价值创造能力,并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绩效考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使其更加专注且高效地投入工作中。因此,在当前环境下,对于专业技术类企业而言,强化绩效考核管理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成为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专业技术类企业发展特点

创新性。创新是专业技术类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一旦专业技术类企业丧失创新能力,那么它的专业技术发展将会进入“瓶颈期”,导致产品和服务都很难满足客户的需要。

成长性。专业技术类企业所产出的产品都与技术息息相关,然而,作为那些具备显著新颖性和优势的技术产品,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高风险。专业技术类企业发展面临着一定的风险,这主要是因为专业技术类企业的技术研发工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一旦失败研发,相关费用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回笼。

专业技术类企业优化绩效考核的必要性

专业技术类企业传统的绩效考核侧重收入、成本等财务指标,对客户满意度、内部控制等内容关注较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随着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专业技术类企业技术研发的难度有所增加,客户需求也逐渐多元化。在此背景下,绩效考核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与企业发展需求。

激励员工更好地履行职责。专业技术类企业通过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能够全面地评估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价值创造能力,并提供全面的反馈。同时,对不同部门实施精准监督和全面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制定与经营管理需求相匹配的绩效考核机制,这对于激励员工高效履职意义重大。

有利于专业技术类企业战略落地。专业技术类企业绩效考核能从更深层次挖掘经营管理问题,激励员工创造价值,助力战略落地。优化绩效考核机制,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对于专业技术类企业战略落地,提升利润总额提供了有力支持。

专业技术类企业绩效考核难点

绩效考核指标科学性不足。从财务视角审视,专业技术类企业现行的绩效考核方法虽然是以利润为核心指标,但是客户方面的因素对经济效益也有重要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如果在绩效考核中过分注重收益、成本等财务指标,而忽视了客户的满意度、盈利能力等非财务指标,将不利于企业的全面优化。因此,专业技术类企业绩效考核应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加以有效融合,从而推进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具体而言,专业技术类企业绩效考核应涵盖创收能力、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三大方面:创收能力考核应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为关键指标,权重约为45%;盈利能力考核应以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等为关键指标,权重约为35%;创新能力考核应以产品研发成功率、技术创新率等为关键指标,权重约为20%。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