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彩画的地域性研究
作者 刘琪
发表于 2024年12月

广西得天独厚的地域风貌与人文景观为水彩画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艺术作品在不同地域的呈现中对景观的塑造、在地品牌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中广西地域风貌和人文景观既包括广西境内自然风景,又包含建筑、民族文化等特定人文风情。

一、广西的水彩画

水彩画成为广西的优势画种,其发展至如今水准并非偶然。大致有四个原因:

(一)广西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

一是广西人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与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文化交流方面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随着水路展开。从海洋文化来看,北部湾人民向海而生,绵延1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所给予的海洋元素与亲水特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奠定了先天条件。二是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三个气候带交错,动植物具有多样性。这些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丰饶物产,也为广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养料和写生条件。对此,本土艺术家凃克曾提出“亚热带色彩”这一命题。气候和空气的湿度为水彩画的创作提供了先天便利。水彩是水性材料,以水调和,贯穿绘画全过程。正因如此,空气湿度的差异使得南北方水彩表现上有着巨大差异,直接影响画面湿度、画面维持状态、色彩纯度和明度的变化及其画面质感视觉效果,这些与广西水彩呈现的地域特征密切相关。三是广西独特的地形地貌。既有河流纵横交错,也有宽阔滨海海域,境内拥有40%的喀斯特地貌,这些酝酿出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四是广西拥有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民族聚居交流交融,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居建筑、服饰、饮食等文化,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多元的民族元素及独特的精神风貌。有学者曾根据地理条件和文化差异,将广西分为“桂东北、桂东和桂东南、桂南、桂西南、桂中和桂西北等5个文化带”,这些文化带由于其原有文化基础、地理位置、临近省份等各不相同,其文化传统、文化特点、文化习惯及其所携带的艺术审美、艺术资源、艺术表现也具有差异化的地域特征。

(二)水彩在广西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广西水彩尤其以北海水彩画最具影响力。北海地区作为开放地带,中西文化艺术融合在此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中国的船队从广西合浦出发,开启了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西方绘画进入中国的手段多借用传教士与商团两大群体利用贸易绘画、宗教绘画作为西洋画东渐入华的“第一途径”,其中大量绘画是由水彩绘制的。1825年,以英国画家乔治·钱纳利为代表的几位西洋画家在澳门开创了水彩形式的地域生活写照与描绘技法记录。这批画家不仅促进了西画艺术在珠三角地区的有力传播,其中一部分人还抵达上海创作,成为近代上海开埠西画的先驱;另有一部分人抵达北海,为北海水彩画传承奠定了基础。北海早期艺术家黄铸夫、辛莽等人受西方影响学习水彩画,当时还有国内许多艺术名家抵达北海创作水彩画作,如胡一川、黎雄才、关山月、汤由础等人,启发和影响了一批广西艺术家后来对北海水彩发扬光大做出重要贡献。

(三)广西水彩拥有中国传统水墨的环境基础与特殊地缘下的变革条件

“中国美术现代性拓展既来自对西方美术的引进,也来自中国社会变革所提供的人文思想的支撑,且两者最终都通过特定的地域风貌与人文形象而着床,从而使之成为中国美术现代性变革与演进的承载体。”①抗战时期的桂林云集了大量文人墨客,一度成为抗战时期文化艺术重镇。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陈树人、徐悲鸿、李可染、张安治、王济远、冯法祀、叶浅予、关山月等艺术家都曾对桂林山水予以不同的视觉呈现。正如白石老人所言,“画山水,是到桂林才算开了眼界。”漓江山水既丰富了抵桂艺术家们的绘画题材,也给予他们画法技法上的不同尝试和变化,而且还在不同艺术家特有的笔墨语言载体中增加内容。值得提及的是,艺术创作的中西融合在此时期进行了有益探索。水彩画在当时的广西并没有得到足够关注从而形成独立画种,但由于其绘画工具携带方便、尺幅偏小作为样稿在国画、油画的映衬下有了一定的普及。1959年,阳太阳提出创立“漓江画派”。广西深厚的人文条件为“漓江画派”的诞生奠定基础,“漓江画派”的创立又为广西水彩画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笔墨融合水彩,桂林山水与中国画的天然联系为水彩画在广西的广泛传播奠定基础。

(四)新时代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所赋予的契机

广西高度重视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尤其是水彩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把北海水彩画列为广西传统文化项目,要求传承和弘扬。从“2008漓江画派·北部湾画风——北海水彩画作品展”到2022年“喜迎党的二十大——广西北部湾海丝路风情水彩画展”,广西水彩大展一路走来,展览整体面貌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在业内不断赢得好评。这些水彩画展得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政协、自治区文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喜迎党的二十大——广西北部湾海丝路风情水彩画展”为例,该展览由自治区政协组织,从展览立意、展览策划到创作选题、创作组织、作品筛选等环节层层把关,并展开全过程跟踪。由自治区政协来进行水彩画展览的现象在全国文化艺术交流传播方面树立了示范案例。这些都极大调动了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深化了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本文刊登于《南方文坛》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