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篮改革困难重重
作者 邵化谦
发表于 2024年12月

郭士强拿下了执教新一届中国男篮的首胜。11月21日晚,2025年男篮亚洲杯预选赛在合肥再战一场,中国男篮以101比53轻松击败关岛,让将帅在赛后心情愉悦。

郭士强表示:“球队有两个目标,短期目标是打好两个窗口期的比赛,打好2025年8月的亚洲杯;长期目标是拿到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入场券’。这两个目标我们都要做好。”

关岛男篮目前在亚洲排名第16位,世界排名第80,妥妥的弱旅,击败关岛是意料之中,胜不足喜,在很多人看来,2023年中国男篮在世界杯、亚运会铩羽而归,技术能力和战术打法已经与国际高水平篮球脱节。目前,中国篮球的面前矗立着三座大山,这些主要问题不解决,想打好2027年世界杯、冲击2028奥运会,依然困难重重。

风格之惑,中国男篮该打什么篮球

所谓篮球风格,即是球队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技术、战术和作风等与众不同的综合。在中国篮球历史上,球队风格一直在演变,有小、快、灵时代,也有像王治郅、姚明等内线崛起后的高中锋时代。自那以后,没有人说得出中国男篮是什么风格,中国篮球没风格。

与此同时,国际篮球的潮流发生巨大改变,对三分远投和转换进攻的重视,数据分析在比赛中的应用不一而足。中国篮球缺乏在海外高水平联赛效力的球员,对变化的感知不确切。

知道有差距,但具体在哪儿,怎么改,没人说得清楚。姚明曾是NBA球星,他的感知可能更直观。在他看来,“中国篮球还处于冷兵器时代,世界篮球早已进入热兵器时代。”

姚明拿德国队举过一个例子,“2023年的世界杯冠军德国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曾是我们的手下败将,进攻时打低位背身的回合占比14.7%,挡拆只占3.9%,到了2023年,德国队挡拆占31%,低位已经降到5.3%了。”

得分方式巨大变迁的背后,要求中锋必须会打挡拆,各个位置的球员必须具备远投能力,现代篮球中,三分线和篮下是得分效率最高的两个区域,“中距离投篮消失了”,中国的篮球运动员和教练员对此可能没有深刻认识,但在NBA,这早已是风行了十几年的共识。

如何实现从“冷兵器”转变到“热兵器”,需要思考、总结。郭士强接手中国男篮半年多之后,对球队应该打何种风格的篮球,以及如何让这种篮球变为现实,已经有了想法。

郭士强说:“我们的思路是保持中国男篮技战术传统,同时,结合世界先进理念。举例来说,中国篮球传统上有‘小快灵’特点,现在世界篮球潮流也在追求快,追求简单化,快攻更受重视,‘落阵地’半场进攻的比例正在减少。

本文刊登于《新体育》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