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旨归与前景展望
作者 李思齐 郇庆治
发表于 2024年12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被理解为构建数字技术及其多领域应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总体联动局面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的总和。推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进路,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整体性、全局性、科学性的特质,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旨归

实现“数字绿色化”与“绿色数字化”的协同联动发展、推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稳步前进,需要首先明确其价值旨归。

其一,中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彰显“人民至上、成果共享”的价值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数字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数字技术的深度运用驱动经济发展实现绿色升级,是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全民性事业。一方面,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生态民生福祉。先进数字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有利于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具科学性保障与技术性支持的优美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指向数字民生福祉。数字民生福祉是人类福祉在数字化进程中呈现出的新样态。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数字经济技术发展与数字社会建设成果的“生态化”与“普惠化”,使得人民群众能够更直观、更切实地感受数字中国建设的多维正向影响力。

其二,中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协调联动、系统推进”的价值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正确认识世界发展形势、拥抱数字技术浪潮、着力将数字技术融入社会诸领域与全发展过程的积极尝试,展现出运用系统思维分析问题的认知智慧与价值格局。一方面,应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数字技术发展的双向协调联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向前沿技术领域优化升级,打造更具系统性与涵纳度的生态文明技术基础与治理经验体系;另一方面,应深入促进绿色化发展与数字化技术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释放综合性影响能效,全面提升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将生态化的数字技术及其应用经验运用到社会发展的各环节中去,形成全方位、强联动、高效率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其三,中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展现“立足创新、引领时代”的价值追求。

本文刊登于《新华月报》2024年2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