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手就位!”
口令声传入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康平耳中。
闻令而动、脚步如风……30年、数千次“紧急就位”,作战背景在变、作战对手在变,康平的奋斗姿态始终未变。
“时刻等待党和人民一声令下!”康平和战友们加速奔跑,用不懈奋斗践行“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的铮铮誓言。
“作为手握国家战略底牌的新时代火箭军官兵,对党忠诚的纯度必须更高!”前不久,该旅结合自身使命任务,组织官兵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康平在发言中提起了数年前的那次任务——
当时,他随队参加某重大演习任务。导弹蓄势待发,但天公不作美,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发射条件恶劣程度极为罕见。
是继续执行发射任务,还是为了确保安全,另寻发射时机?
“导弹听我话,我听党指挥。只有将绝对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练就克敌制胜本领。”现场指挥员科学研判后,果断下达指令:“按原计划执行!”
乌云翻腾,导弹昂首。康平抓住时机,按下按钮。“长剑”腾空而起,撕开重重雨雾刺破苍穹,精准命中目标。
大国长剑,东风浩荡。执掌大国重器的该旅官兵,始终胸怀对党绝对忠诚的坚定信念潜心砺剑,绘就九天之上的强军弹道。
坚守不是躺平,奋斗才是奉献
“战斗警报!”
午夜,刚刚进入梦乡的号手们被急促的哨音惊醒。所有人立即起床,迅速穿好防护服冲向战位。
心跳在加速,呼吸在加快。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内,号手们的全身衣物很快被汗水浸透。
就寝前刚刚完成一场全流程模拟发射训练,新的训练又至。官兵无暇顾及此时是白天还是黑夜,对他们来说,时间概念只有两个——打仗和准备打仗。
“快!快!快!”这是该旅官兵的共同感受——高强度训练,快节奏导调。上一个特情刚处理完毕,下一个特情接踵而至……中士陈兴岐入伍前性格腼腆内向,现在变得越来越干练,眼神里始终透着一股锐不可当的气势。“时间紧、任务重,练兵备战的形势不允许你有‘歇歇脚、慢慢来’的想法。”他说。
“急!急!急!”这是该旅官兵的共同体会——无论何时,必须随时做好拉动准备。接到对抗训练的命令后,官兵打起背包就出发,当天便抵达任务区域;执行某型导弹发射任务,当月进场,当月完成发射……
回顾该旅历史不难发现,加速奔跑、奋斗攻坚的特质,深深镌刻在官兵基因之中——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笼罩头顶的“核讹诈”,毛泽东同志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党中央一声令下,一批老兵隐姓埋名,一头扎进戈壁滩,短短数年便打响了震惊世界的“争气弹”。
第一代号手张元庆,因为文化水平有限,曾差点被外国专家淘汰。对方说,他们不愿将先进技术教给一个“读不懂”它的人。
自己手下的兵咋样,张元庆的营长心知肚明。营长胸有成竹地和专家达成“15天之约”:半个月后,再来考核张元庆能否胜任。
15天后,张元庆精准默画出包含所有线路和接点的测试线路图,一字不差地背出全部操作口令,用时比规定时间还要快15分钟。这名专家当即向张元庆竖起大拇指,并称赞他为“英雄”。
守护新生不久的共和国,实现新中国导弹事业“零”的突破,第一代号手们以奋斗“起笔”。
如今,新时代火箭军官兵接续奋斗的脚步更急更快——默画线路图、背诵操作口令是新兵要掌握的基本功,官兵瞄准现代战争,提出一个个疑问:测试程序能否进一步优化?重复性操作可否删减合并?耗时较长的静态查看工作能否拆分……所有的疑问都指向一个目标:导弹发射准备过程要快些、再快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