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滚吧,肉肉
作者 韩鸣歌 王雨涵
发表于 2024年12月

冬季里,温暖的食物和热气腾腾的汤水是最能治愈精神和肉体的良方。从古至今,人类对于食物的热情不光是来自于生物的本能,更是一种对于如何生存得更好的追求。所以,从无味的水煮到香辛料的组合,构成了人们对于美食的理解。饮食文化的发展,不同风味的出现,构成了我们的日常,其中,火锅是国人非常喜爱的美食,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火锅。有句老话常说,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吃两顿。火锅种类众多,江湖分为三大门派。北方火锅以涮牛羊肉为主,粤式火锅以潮汕牛肉为代表,而位居霸主的当属川渝火锅,还有云南的菌汤火锅、贵州的酸汤火锅等。中国人吃火锅的历史古来有之,这一篇咱们就来聊聊古人的火锅。

古代吃火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没有锅,而是用鼎,准确的叫法应该是“镬鼎”,当时称为“鼎食”。有个词叫做“钟鸣鼎食之家”,能享受得了边吃饭边奏乐的日子的,就是王侯世家了。鼎是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人们将食物放入鼎中,加水,下面用火加热,水沸腾后煮熟食物,放入调料调味,那是食物最初始的样子,也是近似于现代火锅烹饪方式的原型。九鼎八簋中的鼎,就是用来盛汤羹的。这时候的羹,更像是乱炖,把肉和菜放在一锅煮,在人们还不会用油炒菜之前,配饭吃的菜就是煮出来的羹。这种煮食的方法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米豆多水而成粥,菜肉多汁而成羹”,直至汉代,人们用的烹饪器具都是主要用于煮食物的, 无论什么菜,只要加水煮就可以了。如果将火锅简单理解为“用锅烧水涮食物吃”的话,西汉出土的几件文物,或许能成为火锅的先祖。

西汉的时候,人们想吃不同种类的肉,又不想让各种食材混在一起,精致的西汉人就设计了这种铜分格鼎,分格来煮,绝不串味。配合上放置蘸料的豆,也就是一个简易的“火锅”了。西汉出土的铜分格鼎,以四块隔板与一件圆筒,将整个鼎内分为五块独立区域,和我们现在吃的九宫格火锅高度相似,每个区域分开来煮不同的食物,不再吃一锅大乱炖,是对饮食的精细化要求。

本文刊登于《美文》2024年2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