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要点浅谈
作者 蔡力坚
发表于 2024年12月

针对“画龙天下称所翁”这篇文章的翻译,笔者想重点谈以下几点:中文特色词语的翻译;补充信息的必要性;逻辑连贯的重要性。

(一)中文特色词语的翻译

有些表达方式为中文特有,把中文里的字面意思和文字结构照搬到英文往往行不通,我们需要从深层对语义加以解读,结合特定语境的需要来表达。

【例1】中华人文始祖

许多人将其译成the ancestor of Chinese culture,但这个说法比较奇怪,ancestor的基本含义是:a person, typically one more remote than a grandparent, from whom one is descended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我们可以说ancestors of a family、ancestors of a tribe等等,一般不称某人为 the ancestor of Chinese culture。有的译者在“始祖”一词译法的选词上做文章,选用ancestor的同义词,如progenitor、primogenitor等等,其效果是一样的。

根据百度百科,“中华人文始祖”是指“开拓人文文化,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如果考虑“开拓人文文化”这一点,那么,称之为the creator of Chinese culture倒未尝不可,但这样说既不合逻辑,也不合乎事实。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称中华文化是任何个人所创造的。中文表达往往可以有极大的含糊性,许多在中文说得通、似乎合理的表述无法照搬到英文里。

“始祖”不必按字面直译。翻译时我们需要找出在英文里站得住脚的说法,笔者在参考译文里用了sage一词,再考虑到伏羲是传说中的人物,因此必须加上legendary修饰。

【例2】龙的传人

许多人喜欢把“龙的传人”译成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但笔者总觉得这个译法缺乏理性。从进化论角度来说,虽然人与猿猴有着共同的祖先,我们仍然不能声称humans evolved from apes,更不能声称humans are descendants of apes。连谈论猿猴时都是如此,更何况“龙”呢!龙是传说中的动物,人怎么也不可能是这种动物的descendants。这种说法实在过于荒唐。至于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这种译法放在允许无限夸张、无限想象的语境(如诗歌、歌词等)里是否妥当,那另当别论,但在一般性文本中,我们说话总得注意一点理性和事实,信口雌黄非美德,只能给人留下“不靠谱”的印象。

其实,“龙的传人”本身的意思并不是“龙的后代”。“传人”一词与许多中文词语一样,有着宽泛的含义,本身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传人”可以理解为“传递或传承信息、知识、传统等的人”,那么,“龙的传人”就是“龙的传统的继承人”。

关于“龙”的译法,曾经有过很多讨论。有无聊学者呼吁把“龙”翻译成loong,其理由振振有词:弘扬中华文化需要尽量使用中文词语。而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中文的写法是“龙”,你用了罗马字母来写已经使其“西化”。而且,按照我国标准的汉语拼音写法,“龙”的拼音也应该是long,为何来个“四不像”的loong呢?事实上,无论用long还是用loong来表示“龙”,一般英语读者都不会知道那指什么,除非文中已经对此做过解释。当然,在任何一篇文章中,对任何事物只要做过解释,你可以冠之以任何名称。哪怕你称一件与“猫”或“狗”无关的事物(比如“龙”)为“阿猫”(amao)或“阿狗”(agou),只要你在文章里已经对amao或agou下过定义,你就可以大胆地用amao或agou来表示该事物,读者假如有耐心看明白你的定义,也就不会有困难理解何为amao或agou。不过,使用amao或agou本身构成一种噪音,有碍于有效沟通,就像用long或“四不像”的loong来表示“龙”一样。

鉴于“龙”与英文里dragon的确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传统上已经如此翻译,为了沟通上的便利,将“龙”译成dragon是比较确切的。与某些学者所鼓吹的不同,事实是:西方的dragon并非纯粹是凶恶的标志,东方的“龙”也绝非纯粹是仁慈的象征。

(二)补充信息的必要性

翻译的目的是尽可能全面地再现原文的内容,而中文文本的某些信息对中文读者来说可能一目了然,但对英文读者来说显然是陌生的。这时在译文中添加信息是必要的,以此保持信息的完整性。

【例1】炎黄子孙

大多数译者将其译成the descendants of Yan and Huang或tracing their ancestry back to Yan and Huang,可是“炎黄”的含义在中文里人人皆知,Yan and Huang代表什么却很难猜测。

本文刊登于《英语世界》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