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赋能北京中轴线蓝印花布文创 激活非遗文化新魅力
作者 程静怡 王明杰
发表于 2024年12月

随着2022年《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的颁布,文化数字化的战略地位愈发显著。该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构建起完善的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同时打造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旨在实现中华文化的全景式展现,并确保数字化成果惠及全民。这一战略部署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借助数字化技术“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文化自信,使广大民众能够更直观、更深入地领略中国之美,全面拥抱、共享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蓝印花布与北京中轴线文化,不仅是具象的物质存在,更是展现从古至今人文生活气息的立体画卷。数字化,尤其是AR技术,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AR技术将虚拟与现实融合,让用户能够在同一空间中交互体验虚拟景物与现实环境,从而更加动态、形象地呈现非遗文化。这不仅提升了非遗主题文创产品的纪念价值,更让消费者在体验中深入了解文化,真正做到随时随地感受中国之美。

北京中轴线蓝印花布文创产品,以布艺为独特载体,显著区别于市场上常见的中轴线文创产品。面对当前布艺类创意产品设计中存在的诸如设计思路同质化、问题样板化、发展路径单一化等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洞察现代人对产品使用与审美的双重需求,以创新为驱动,打破传统钱包、丝巾、抱枕和玩具等常规设计框架,探索更加多元化的产品设计路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尽管AR技术在非遗蓝印花布领域的应用已初见端倪,但目前仍主要局限于业内人士交流与教育资源库的范畴。因此,在布艺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不应局限于传统范畴,而应积极探索如何巧妙融合现代人对产品的使用习惯与审美偏好,创造出既符合审美情趣又兼具实用功能的新型产品。同时紧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潮流,借鉴AR技术赋能下的非遗文创产品成功案例,以及深入挖掘老北京的人文情怀,为蓝印花布这一传统工艺赋予全新的数字化语言,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从平面到立体:非遗文化的新生

AR技术凭借其将信息与三维世界巧妙融合的独特能力,为文创产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它打破了文创产品平面、单一的局限,使其能够承载丰富多彩的虚拟内容。其中,AR明信片作为最常见的文创设计单品,通过扫描背面二维码并识别正面插画,即可触发AR效果。例如,将景点地标与AR技术相结合,制作成独特的AR明信片。

本文刊登于《时尚北京》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