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目睽睽之下,放飞30万只蚊子
作者 汤南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注意看,这个男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下放飞了30万只蚊子!而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做。

男人说,放蚊子的还远不止他一人。

在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峡石村,有一群“专业放蚊子”的人,已经连续放了七年的蚊子,而他们的目的——竟然是为了预防登革热?

10月22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最新一期登革热疫情监测信息通报,10月14日至10月20日,全市报告新增497例登革热病例,较上一周(437例)增加60例,环比增加13.73%。其中,本地病例431例,分布在全市11个区。截至10月21日,市内有157个街镇的相关区域正在开展登革热疫情处置,存在传播风险。

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清除蚊虫滋生地、使用杀虫剂等是目前防控登革热传播的常见方法。

然而,在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峡石村,专业团队却通过每周放出三五十万只蚊子,来防控登革热的传播。据了解,这种“以蚊治蚊”的生物防治技术已实施了七年之久,至今,全村未发生一例登革热病例。

三五十万只蚊子一拥而出

10月22日,记者来到峡石村,见到了“这个男人”和“这个团队”。

在绿植丰富的沿江路段,奚志勇“以蚊治蚊”团队研究员甘任贤从便携式冰箱里取出一个透明塑料盒说:“这里大约有3万只雄蚊,随着温度回升,它们很快会活跃起来。”

稍等片刻,甘任贤打开盒盖,密密麻麻的蚊子一拥而出,飞向大自然,场面震撼。

与普通蚊子不同,它们是感染了沃尔巴克氏体的雄性白纹伊蚊,甘任贤称之为“益蚊”,也叫“绝育雄蚊”。

“村里叮咬人的蚊子有多种,包括白纹伊蚊、致倦库蚊、骚扰阿蚊等。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是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的元凶。”甘任贤介绍,今年,广州受到多雨天气的影响,白纹伊蚊活跃时间提早,而且活跃期延长,“‘以蚊治蚊’的策略主要是减少白纹伊蚊的数量。”

“我们的蚊子工厂进行大规模生产,利用昆虫胚胎显微注射技术,成功创建了携带新型沃尔巴克氏体的白纹伊蚊人工转染品系。经过精细的雌雄分离流程,我们筛选出了雄蚊,当这些雄蚊与野外的白纹伊蚊雌蚊进行交配后,雌蚊所产的卵将无法成功孵化,进而无法发育成为成蚊。因此将这些雄蚊命名为‘益蚊’。”甘任贤解释道,“由于雄蚊不叮人、不吸血,因此可以通过长期投放益蚊,来大大降低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有效防控登革热的传播。”

当天,甘任贤和同事在峡石村内的休闲公园,村民群众居住区后的山地、水边等绿植覆盖率较高,而且适合白纹伊蚊栖息的地点,共计放飞约30万只“益蚊”。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下半月)》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