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泉的金秋十月,草木已泛黄凋零,唯有山间的油松林依然格外苍翠吸睛。郁郁葱葱的茂密松林,层层叠叠,直铺山顶。这片广阔的松林不仅涵养了水源、净化了空气,还美化了环境。可惜的是,每年自然脱落的松针就这样铺了一层又一层,直至消亡都毫无用处。河北省平泉开发区隆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张鑫媛慧眼识珠,看到了松针的价值,她觉得这么好的东西不能就这样藏在深山无人识,于是开启了一段变废为宝的艰难探索之路……
河北女子 钟情松针
在河北省平泉开发区隆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隆宏公司)宽广的厂房中,数十台设备每天都在有序地运转着。随着工作人员在空气加湿器里加入少许植物负氧离子释放液,一股散发着浓郁松香的薄雾袅袅腾起,让人倍感舒适清香。这种释放液是工作人员从松针中提取出的,而张鑫媛就是负责这种松针提取液研发的。
现年43岁的张鑫媛,出生于平泉黄土梁子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平泉市地处冀、辽、内蒙古三省交界处,地理环境复杂,属于“七山一水二分田”的高寒山区。黄土梁子镇则大部分是石质山,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农作物存活率很低,所以农户生活艰难。20世纪50年代,当地政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决定带领大家在石山上植树造林。通过深度调研后,他们选择种植了适合在岩山上生长的油松树。
短短数年时间,一颗颗油松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孕育出了22万亩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0.6%跃升至86.1%。黄土梁子镇的这项造林工程,不仅获得了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也极大地推动了燕山、太行山植树造林。
张鑫媛的家就在油松林附近,站在房顶上,向后山远眺,群山之间那一片广袤的松树林,延绵不绝,一棵棵树木粗壮而挺拔,宛如大自然界的绿色长城,静静地矗立在山野之中。
小时候的张鑫媛,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在松林里收集脱落的松针,拿回家当柴烧;妈妈容易掉头发,也用它煮水来洗头缓解;奶奶睡眠不好,也会将松针点燃,一股散发着松香的薄雾袅袅升起,能很快助她入眠。
家乡的那片松林,在张鑫媛心里种下了探索大自然的种子。张鑫媛大学学的是生物工程,研究生毕业后,她入职承德隆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植物提取的工作。
由于工作努力,认真负责,工作5年后,张鑫媛被升职为隆宏公司总经理,同时也是负责公司植物负氧离子科研项目的带头人。
尽管事业蒸蒸日上,张鑫媛还是无法忘记家乡,和她家乡的那片曾经给了她无限乐趣的油松林。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回到老家,重温童年的记忆。
2015年,张鑫媛参加一场科研培训时,遇到了北京的一位专家,对方得知她的老家有很多油松林后,就说:“松针可是个好东西,不用我多说你也应该知道。可惜啊,那么好的东西,藏在深山无人识,作为科研工作者,我觉得你应该研究一下它的内在价值,你们企业也可以针对脱落的松针去开发新项目。”
专家的话让张鑫媛眼前一亮,她当然知道,松针中不仅富含有黄酮类、挥发油、莽草酸、脂肪酸,还有丰富的磷、钙、铁、硒等多种人体必需的无机元素,同时还含有各种氨基酸。《救荒本草》里就有对松针的记载,那时的穷人遇到饥荒时,就会去山上采摘松针充饥。古代的很多医学典籍也有对松针的记载,这种叶子也俗称“松叶”“松毛”等。《本草纲目》里说,松针“细切,以水及面饮服之,或捣屑丸服,可断谷及治恶疾”。
其实,张鑫媛早就意识到,她们家乡的那片油松林,每年自然脱落的松针是一笔宝贵资源。她也曾经思考过,如何把这些堆在山间等待自然腐烂的松针利用起来,同时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带来利益最大化。
张鑫媛在隆宏公司负责植物提取,在此之前,公司主要在做万寿菊的有效成分提取,随着市场的变化,万寿菊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试试对松针有效成分的提取呢?
最初,张鑫媛的方案遭到了隆宏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质疑。他们担心风险太大,因为在我国,到目前为止,除了有些小作坊对松针进行简单加工外,还没有一家公司针对松针做系列产品研发的。而且,每一个新项目的研发,都需要公司大量的资金投入,且成功的希望并不大。
张鑫媛据理力争,在她看来,她的家乡不缺原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