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美国人眼中有三大经典的华人形象,第一位是赫赫有名的功夫大师李小龙,第二位是漫威旗下超级反派傅满洲,第三位则是一个叫“陈查理”的人物。
前两位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第三位,大家可能对其知之甚少。
陈查理是一名侦探,身为一个虚构出来的华人形象,在20世纪,他几乎成为一代美国人的文化象征。
毫不夸张地说,在西方人眼中,陈查理的地位是可以和侦破了“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赫尔克里·波洛等名侦探相提并论的。
并且,陈查理是有原型的,他的原型正是一位华人。
在那个黄种人普遍受歧视的年代,这位华人凭借着自己的睿智、勇敢,以及诚实的品质,脚踏实地地奋斗,用近40年的时间,将自己打造成整个夏威夷州人人尊敬、爱戴的公仆形象。不得不说,他就是一个传奇。
出生于檀香山
夏威夷岛曾被大文豪马克·吐温称为“可爱的岛屿舰队”,岛屿上也的确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坦率地说,在与中国人产生联系之前,这些群岛不像是舰队,反而像一个个混乱的村落。直到美国商人从夏威夷群岛收购来各类天然资源贩卖去中国,那里才开始变得生机焕发。
美国商人运送的最著名的大宗资源,是檀香木,也正因为此,在中国人口中,夏威夷群岛又被称作“檀香山”。
中国人对夏威夷的贡献远不止这些。很久之前他们零星移民至此,发现夏威夷简直遍地都是宝,但神奇的是,当地人躺在宝藏窝里却浑然不觉。于是乎,中国人率先从夏威夷的甘蔗中制作出糖,然后一鼓作气将蔗糖发展成为夏威夷的经济支柱。
夏威夷的制糖业、捕鲸业等,背后都有着中国人的辛苦劳作。基于外来人创造的价值,夏威夷是举双手赞成包括华人在内的外人过去的,夏威夷土著通过变卖土地已经换取到财富,这使得他们不必再做艰苦的工作,用夏威夷土著的话说:“只有疯狗、白人和外来的移民苦力才会在中午的烈日下干活。”
所谓“外来移民”,华人能占到很大的比例,他们要求的报酬常常低得可怜。伴随华人的大量移民,以及在当地展现出来的强大的适应性,他们不但挤压白人的空间,甚至威胁到本地人的生存,本地人这才开始警觉起来,对华人的污蔑与歧视也就开始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个来自广州的郑姓男子,千里迢迢来到夏威夷的甘蔗园里做工。他很快就在那里结识了一个出生于夏威夷的华裔女性,二人迅速结婚。
两年之后,在檀香山某个泥泞河畔的茅草棚里,妻子为他生下了一个婴儿,按照老广给孩子起名“阿X”的传统,男子给婴儿取名为“阿平”。
这一年大约是1871年。也正是在这一年,被后世称作“太平洋粉丝宫殿”的皇家夏威夷酒店的雏形,正式奠下基石,并于次年以举办舞会的形式对外开放。这时,夏威夷的旅游业已经开始起步了。
外界的繁华与否和这对小夫妻没有关系,苦力生涯也不是他们想要的人生。当合同到期时,夫妻俩毅然决然回到了中国。
一切就是这么巧合
郑阿平三岁到十岁的人生,是在广东香山地区的乡下度过的。
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打孩提时代起,阿平便不得不分担起琐碎的家务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