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圣依:美人,困于围城
作者 小飚
发表于 2024年12月

“这是我想离婚的第三年。”在大热综艺《再见爱人》中,黄圣依如是说。

《再见爱人》中的黄圣依平静而麻木,面无表情地接受着杨子的各种“作妖”。

甚至在凌晨3点被杨子强行叫醒,她下意识的反应竟然是细声细语地问:“你需要什么。”热搜上挂满了“黄圣依修养”这样的词条。但这似乎并不是“有修养”就能解释的。这个瞬间像一个隐喻,意思似乎是:如果能摆脱这个人,我什么都不计较了。

顶着“星女郎”头衔出道,也曾星光熠熠,如今的黄圣依已完全沦为婚姻中的“空心人”。

没有情绪,没有抱怨,没有灵魂。如同职场上疲惫的打工人,无论面对多荒谬的要求,都能迅速解决,不交付任何情绪。当代打工人称这种应对工作的方式叫:精神离职。

黄圣依似乎也正处于这个状态中。不管节目最后的结果如何,黄圣依大概早就“精神离婚”了。

如果时间倒退,

没人会把“麻木”和黄圣依画上等号

“演的吧?”观察员papi酱一句质疑,成了互联网嘴替。

但真夫妻们眼神里的厌倦、疲惫、尴尬藏都藏不住。

有一个细节是,当问到“对方最大的爱好是什么”,杨子看着黄圣依来了一句“你有爱好吗?”表情和语气里的不屑和嫌弃不像演的。

黄圣依这边,瞬间尬住的面部肌肉里挤出了一丝笑意,眼睛里浸了泪水,然后强撑体面地说:“没有人会写没有爱好的。”

如果这是表演,那应该是黄圣依做演员的高光时刻。

而这大概是黄圣依在第一期节目里,唯一一次表露情绪。

后面的大部分时间里,黄圣依都显得异样的平静。

她平静地叙述自己的诉求是杨子对家里的关注,对小孩子的陪伴。“我牺牲掉了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娱乐陪孩子。但现在他们长大了需要更多的教导和陪伴,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也不应该是我一个人完成的。”但她对自己在婚姻中妻子的身份已经完全不在意了。

面对如此提出自己诉求的黄圣依,杨子甚至看都不看她,只在旁边轻描淡写地说:“过年了。”

就像父母看着小孩子吵着要表达自己,好不容易听了一次,嘴上说一句“过年了”,言下之意,这并不是每天能存在的事,是纵容,也是控制。开关掌握在对方手里。他随时能够一秒终结对方的情绪。

百分制的33道伴侣问题,杨子总成绩只有14分,黄圣依总分也仅仅47分。刘爽(留几手)吐槽杨子毫不留情:“陌生人也就得12分呗。”

测试环节两个人全程鸡同鸭讲,黄圣依说杨子最害怕失去的是钱,杨子说是(自己)的眼睛;杨子以为黄圣依最不能失去的是美貌,但黄圣依说是相信、信任。

片刻流露失望后,黄圣依似乎失去了挣扎的力气,她放任对方,不再幻想,麻木应对,期待解脱……

如果时间向后倒退,没有人会把“麻木”和黄圣依画上等号。

少女时代的她甚至是反叛的。

黄圣依从小家境优渥。从黄圣依妈妈的叙述中可见一斑:黄圣依出生在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姥爷那一辈就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级知识分子,父亲是大学教授,表舅吴敬琏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而黄圣依本人毕业于交大附中——上海最好的高中之一。

按照如此规划,黄圣依必然要走努力求学之路。她未来可能是学者,也可能是教授,总之会是父母期待的那种事业有成的女强人。

但黄圣依却觉得父母为她规划的路平庸又常规。她要走自己的路:参加上海有线电视台举办的主持人大赛,并破例进入了决赛。再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和贾乃亮、王珞丹成为同学。

黄圣依在后来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将演讲小标题定成了“20岁人生的分水岭”,可见考入电影学院,进入娱乐圈,确实改变了黄圣依的人生轨道。

在当时看来,黄圣依的路选对了。她蹿红的速度极快,大一就接下了《红苹果乐园》的校花女配江玲达,甚至一出场就艳压了平平无奇的女主。

一年后,黄圣依被周星驰相中,出演了《功夫》里的哑女。全片一句台词都没有,却是电影的灵魂人物,那惊鸿一瞥的泪水,是白月光本光。

2000年初的娱乐圈,“星女郎”的头衔就是流量,黄圣依也因此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据说当时星辉给她的定位是小白花,对标的形象是早期的张柏芝,结合黄圣依的家庭背景,这个定位似乎也很合理,也很常规。但黄圣依有自己的想法,她并不完全认同公司赋予自己的“形象”,她想要挑战、想要打破。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下半月)》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