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我国多地水域发现鳄雀鳝,人们每每都如临大敌,无论如何都要将它抓住处理掉。而在美国,鳄雀鳝的鱼苗却会被人工精心培育,直到长到一定大小,才会被放归大自然。因为得到严格保护,这种平均体重只有45千克的鱼,往往会长到数百千克。
美国为何要保护这种破坏生态的水中“恶霸”呢?
消灭鳄雀鳝
1608年,法国殖民探险家萨缪尔·德·尚普兰率领船队穿过茫茫大西洋,沿圣劳伦斯河逆流而上,发现了被当地印第安人称作“河流变窄”的地方,并在此建立了最初的魁北克城,开始了法国在加拿大地区——新法兰西的殖民统治。自此之后,保卫魁北克市成了他的人生目标。
然而,当地印第安人对殖民统治深恶痛绝,两方战争不断。经过一个冬天,留在魁北克城的25个殖民者只剩下8个了。
尚普兰急需改善与当地印第安人的关系,以便稳定殖民统治。他与圣劳伦斯河北岸的阿尔冈昆和休伦部落商议:“易洛魁联盟现在是最大的联盟,也经常欺负我们,如果我们组成联盟,就能和他们抗衡。”
阿尔冈昆的部落首领称:“你能给我们什么帮助?”尚普兰表示:“我曾游历多国,有丰富的地理知识,能够帮你们找到易洛魁人的所在地。而且我们的武器也更先进,能够帮你们攻打易洛魁人,抢夺更多的粮食和资源。”
阿尔冈昆和休伦部落苦于易洛魁联盟的剥削已久,早就希望找到破局的机会,所以很快答应了尚普兰的提议。
三方达成联盟后,尚普兰在1608年带领几个法国士兵和300个印第安人沿着易洛魁河(今黎塞留河)流域寻找易洛魁人的踪迹。可惜的是,他们始终没有发现易洛魁人。
1609年7月,尚普兰带队来到了美国佛蒙特州和纽约州边界,他们又累又饿,此时有人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大湖:“快看,湖里面好多鱼啊,我们去抓鱼吃吧!”
尚普兰立刻让大家散开休息,善于打鱼的人都去湖里抓鱼。他们收获颇丰,最让人惊讶的是,竟发现了一种大鱼,印第安原住民称之为“Chaousarou”。
尚普兰在日记中写道:“Chaousarou的长度各不相同,最大的能有十尺长,我见到的那条也有五尺长,和我的大腿一样粗,头和我的两个拳头一样大,鼻子有两英尺半长,有两排非常锋利和危险的牙齿。它的身体很像梭子鱼,但它的鳞片异常坚固,鱼鳞边缘还呈现锯齿状,一般的刀无法刺穿它们。这种大鱼的颜色是银灰色,像北美狗鱼,只不过口鼻部超长,牙齿更危险,这肯定是类似短吻鳄的特征。”
此后,从佛罗里达州狭长地带开始,经过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向北延伸至俄亥俄河和密苏里河下游,向西南穿过德克萨斯州,一直到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州的河流中陆续都发现了这种大鱼的踪迹。
这种大鱼在1918年被博物学家康斯坦丁·萨缪尔·拉方斯克·舒马茨命名为鳄雀鳝。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鳄雀鳝外形凶狠,成年个体的长度通常能达到1.8米,重量超过45千克,是现存7种雀鳝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同时也是北美地区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它在水中几乎没有天敌,是名副其实的“水中鱼王”。
鳄雀鳝上下颚密布着两排匕首般锋利的牙齿,食量巨大,在河里看见它们时,人们总会怀疑它会咬死自己。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若你游完泳或泡完澡上岸,发现手或脚不见了,别急着责怪鲨鱼,可能是鳄雀鳝干的!”
渐渐地,鳄雀鳝伤人的消息越来越多,其中最吓人的是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纳州发生的伤人事件。 1932年的一天,一个名叫葛兰杰的9岁女孩与哥哥在湖边玩耍。玩了一会儿后,葛兰杰就坐在湖边休息,并把脚放入了湖中撩水玩。
突然,她的哥哥路易斯看见水里有一个巨大的怪物往葛兰杰坐的地方游过来,他急忙喊:“葛兰杰,快跑,有怪物。”葛兰杰立刻想把脚收回来,却还是被怪物咬住了脚。路易斯急忙拉着她的手把她往岸上拽,好不容易才挣脱了怪物。
怪物在葛兰杰的脚上留下了巨大的伤口,不断有血冒出来,吓得路易斯背着她就去了最近的医院治疗。
医生看了伤口之后非常惊讶,因为他从医20年从未见过这种伤口,看上去就像粗针扎入木头里产生的洞孔。他问兄妹俩:“你们这是怎么受伤的?”
路易斯说:“我和妹妹在湖边玩时,突然游过来一个怪物咬伤了她。

